什么叫“肝脏异型增生结节”—处理肝脏癌前病变要适度
所谓肝脏异型增生结节(dysplasticnodules,DN)也成为腺瘤样增生,是肝硬化背景下发生的结节性增生性病变,是肝细胞癌重要的癌前病变。临床表现类似于肝硬化或早期小肝癌。甲胎蛋白(AFP)阴性或低浓度阳性,CT检查为低密度影,动脉期病灶强化。
根据DN的异型程度,又分为低度和高度异型增生结节,低度DN更接近于肝硬化大的再生结节;高度DN异型性较高,更加接近于肝癌。
综上所述,所谓的肝脏异性增生结节(DN)就是一种从影像学和病理学都比较接近于肝癌的病理变化,但它又不是肝癌,而是癌前病变。
对于DN应该怎么处理,在临床上确实是一个难题?特别是对于有肝癌家族史、有肝癌高危因素的人比较麻烦,尤其是曾经已经诊断肝癌的患者,再次检查发现DN更是让人纠结,这就好像是相声中那只”悬在头顶的靴子“,总是令人不安。
对于DN,有几种处理方案,我们分别讲一下:
①”宁可错杀三千,绝不放走一个“的处理意见。很多医生和患者都倾向于采取这种处理方案,认为反正不是好东西,不如及早通过外科手术或射频消融把它消灭掉。这种意见似乎有道理,但问题是DN并不是肝癌,而且这些病人基本都是肝硬化患者,除非必须,任何不必要的手术或射频治疗必然给肝脏造成一定的打击,同时也必然造成很大的经济代价。结果很可能是得不偿失。
②暂且不管它,定期复查。这种处置方案同样有问题!如果仅仅是观察而不治疗,患者会感觉这是被动等待,心总是悬着,感觉总有一个“定时炸弹”在身上。这种惴惴不安的情绪实际上也是非常有害的,会影响患者的情绪、饮食和睡眠,寝食不安的状态必然会降低免疫力,癌前病变会提前变成癌。而且,患者由于不放心,可能会倾向于密集的复查,而过于密集的检查,尤其是频繁的CT检查已经证明对身体是有害的,可以诱发肝癌。
正确的处理方案如下:
1.积极治疗肝硬化,特别是HBV-DNA阳性而没有抗病毒或抗病毒而HBV-DNA未阴转者,应积极抗病毒或尽快调整抗病毒方案。适度的保肝和调节免疫治疗。保持放松的心情、良好的营养和睡眠状态至关重要。
2.定期复查:复查周期定在3-6个月,密切监测甲胎蛋白和影像学(建议首选增强核磁,不能进行核磁检查者可以选用增强CT或超声造影),同时肝功能和HBV-DNA的检查也是必要的。复查必须选择在肝病方面或肿瘤方面比较专业的医院,一旦出现模棱两可的检查结果,建议多个专家会诊,以免造成误判。
3.科学地进行中医治疗:治疗原则以扶正为主,可以通过提高免疫力,改善肝功能,逆转部分癌前病变(请参考本人文章《中医治疗肝癌关键在于扶正》)。但不建议服用过多无明确疗效的中成药或保健品。中医治疗必须寻求专科经验丰富的中医就诊。
4.疗效评价:DN经过正确的治疗和调养,如果长期保持稳定或缩小,全身状态好转,则可以适度延长复查间隔时间。若出现体积增大,或伴有甲胎蛋白明显升高,则肝癌可能性大,应积极治疗。
总而言之,对于DN的处理,既不可过度治疗,又不能麻痹大意。关键在于掌握好一个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