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瘤是怎么回事?
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人群发病率在估计0.4%~20%。该病特征是起病隐匿,生长缓慢,对肝脏功能大多无影响。肝血管瘤常见的病理类型主要有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硬化性血管瘤和毛细血管瘤等。它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30至45岁多见,女性明显多于男性。肝血管瘤常为单发,也可多发,瘤体生长缓慢,病程长。80%以上患者没有任何感觉,多在健康体检时发现,瘤体直径超过4公分以上时,可出现症状,如右上腹胀痛,腹胀,腹痛,嗳气等。瘤体巨大者可压迫临近脏器,如食道、胃、胆道、门静脉、肺而产生相应的症状。
对明确为肝血管瘤,瘤体直径小于5cm者,可暂不考虑手术等治疗,但需定期进行B超检查随访。平时要注意避免外力(如撞击挤压肝区、过度用力屏气)引起瘤体破裂。凡伴有明显症状或有严重合并症者,以及诊断不清,不能排除肝脏恶性肿瘤,或易于破裂的小儿肝血管瘤者应手术治疗。对直径大于5cm的血管瘤,究竟增长至多大才适合手术,目前学者们看法不一致,应根据肝血管瘤发展趋势、生长速度、自发性破裂的可能性与恶变与否,并结合年龄、生活环境与性质等全面考虑,多数主张手术或选用超声引导下硬化剂注射、射频消融、肝动脉结扎、肝动脉栓塞等进行治疗。对于巨大无法切除的肝血管瘤,可以考虑肝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