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肝病频道 > 肝病种类 > 肝腹水 > 中药治疗肝腹水 升陷祛瘀汤功效

中药治疗肝腹水 升陷祛瘀汤功效

2017-09-11 来源:健客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肝硬化腹水也称肝腹水。肝硬化腹水是肝功能失代偿引起门静脉高压,导致脾肿大,对蛋白质和维生素的不吸收而渗漏出的蛋白液,形成了腹水症。

  首诊

  20170807

  轮椅推入诊室,患者乏力,气短,时心悸,动之加重,嗜睡,纳呆,腹胀,便溏,夜尿2次,口干,腿瞤动,不能行走,糖尿病30年,现用胰岛素26个单位,舌苔薄质地淡暗,有裂纹,脉沉细弦尺弱。

  辨证属于脾肾阳虚,水湿内停,气陷血瘀。治法温补肾阳,升陷祛瘀,处方以真武汤合升陷祛瘀汤加减。

  淡附片10g生姜10g茯苓15g白芍10g炒白术10g生黄芪15g知母10g桔梗10g柴胡10g升麻8g党参10g丹参30g益母草30g石菖蒲10g远志6g

  14剂水煎服

  复诊

  20170821

  在医院腹部超声复查示:腹水消失。体力、腹胀、納食均有改善,走路腿抖动,尤其右腿明显好转,现能行走20米。刻下:仍有气短,大便溏,时有水样便,一般在凌晨3-5点,皮肤干燥,时而瘙痒,无出血点,时有中夹血。就诊时测血压:150/54mmHg,心率:78次/分钟。舌嫩红,脉沉细短。

  效不更方,在原方的基础上减益母草,加鲜地黄10g,砂仁10g,地鳖虫8g,

  14剂,水煎服

  按语

  肝硬化腹水也称肝腹水。肝硬化腹水是肝功能失代偿引起门静脉高压,导致脾肿大,对蛋白质和维生素的不吸收而渗漏出的蛋白液,形成了腹水症。

  腹水在中医学中可归于“鼓胀”“水气病”的范畴。《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指出:“皮水,其脉亦浮,外症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夫水病人,目下有卧蚕,面目鲜泽,脉伏,其人消渴,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绝者,有水,可下之。问曰:病下利后,渴饮水,小便不利,腹满因肿者,何也?答曰:此法当病水,若小便自利及汗出者,自当愈······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肋下腹痛,时时津液微生,小便续通·····”

  患者肝硬化腹水,乏力,气短,时心悸,嗜睡,纳呆,腹胀,便溏,口干,腿抖动,不能行走,舌质地淡暗,苔薄白,有裂纹,脉细弦尺弱。故综合辩证为脾肾阳虚,气陷血瘀,故见腹腔积液,水饮攻心神,则见心悸,嗜睡;水湿流于中焦,则见纳呆,腹胀;流于肠间,则便溏;流于四肢,则手脚抖动,站立不稳,行动不便。肝硬脾大病属癥廭,血瘀水停,气陷已显,治以真武汤合升陷祛瘀汤加减,可补气、理气,温阳利水。服用2周后腹水消失,体力、腹胀、納食均有改善,腿抖尤其右腿明显好转,现能行走20米。刻下:仍有气短,大便溏,时有水样便,一般在凌晨3-5点,皮肤干燥,时而瘙痒,舌嫩红,脉沉细短。此为气阴两虚兼夹瘀,效不更方,在原方的基础上减益母草,加鲜地黄10g,砂仁10g,地鳖虫8g。增加养阴祛瘀的功效。

  升陷祛瘀汤功效是补气理气,活血化瘀。主治气虚下陷,气滞血瘀,升降失调,短气,乏力,舌体胖大,质地紫暗,脉沉细短。

  真武汤,出于张仲景的《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又见于《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该方主要功效为温阳利水。因本案患者肝硬化腹水,气短乏力,偶有心悸,身瞤不能行走,腹胀痛,下利,故而运用升陷祛瘀汤合真武汤一起治疗。方中生黄芪,党参用于补气;桔梗、升麻、柴胡三者一升一降,用于调节气机升降,调节三焦“三焦水道出焉”;因患者瘀血不严重,所以去除三棱、莪术加入丹参,丹参既能活血,又能养血,相当于四物汤;知母,山茱萸具有滋阴的功效;益母草能有活血调经,亦与白蒺藜有利水的作用;水湿中阻,清阳不升,因而患者有嗜睡的症状,故而在方中加入石菖蒲、远志二药配伍,益肾健脑,豁痰开窍启闭宁神之力增强;再加上真武汤原方,附子大辛大热,温肾暖土,温阳祛寒,又配伍茯苓甘淡渗利,健脾以温散水气,生姜辛温,助附子温阳,佐以白术健脾燥湿,以扶脾之远化,白芍利小便,《本草经》:“芍药,主邪气腹痛······止痛,利小便”,又取其敛阴缓急,以解身之瞤动。诸药相配伍补气益中,助阳行水,俾阳气胜,水气消,则诸证自愈。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