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肝病频道 > 肝病种类 > 乙肝 > 乙肝病毒更可怕 乙肝家庭聚集现象

乙肝病毒更可怕 乙肝家庭聚集现象

2017-06-23 来源:健客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家族聚集性乙肝要比其他途径感染的乙肝病毒在体内免疫耐受多,病毒变异多,慢性肝损害导致肝硬化的多,癌变的多,合并症亦多。特别是慢性酒精中毒,癌变比例更是明显升高。

  我国为乙肝大国,全球约有4亿人感染乙肝病毒,我国占1/3之多。据卫生部统计数字显示,全国乙肝感染者1.2亿,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占3000万以上,其中70%~80%以上为家族聚集性感染。所谓家族聚集性乙型肝炎,是指乙肝患者的父亲或母亲,以及同胞中有2个以上感染了乙肝病毒,并包括家庭内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垂直传播是指母婴传播,一方面是指患有乙肝的孕妇怀孕时,胎儿在子宫内就被感染上了乙肝病毒。另一方面是孕妇在分娩时通过产道婴儿吸入带乙肝病毒的羊水,或是因吸吮母乳而被感染。所谓水平传播,就是家庭内通过密切接触而被感染。

  一般家族性的乙型肝炎感染后大多数不发病,或是隐匿发病,成为临床上所说的“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多数人在成人时发病,或是因为单位查体及就诊其他疾病时偶然发现。一旦发现,不论是做肝功能检测,还是B超等检查,多已显示出慢性肝损害或是肝硬化。

  患了乙型肝炎切忌掉以轻心,要注意同时给自己的父母及兄弟姐妹们查一下乙肝病毒的抗原抗体系统(“两对半”),看看他们中间有没有感染者,切不要认为没有发病,没有症状就是没有感染乙肝病毒。患者要配合医生做肝脏病理检查,目的是明确肝损害程度及病毒在肝细胞内的生长情况,以准确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为什么这样要求呢?这是因为,家族聚集性乙肝要比其他途径感染的乙肝病毒在体内免疫耐受多,病毒变异多,慢性肝损害导致肝硬化的多,癌变的多,合并症亦多。特别是慢性酒精中毒,癌变比例更是明显升高。

  乙肝病毒在进入新生儿体内后一般可分为3个期,即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和非活动期。在患者还是婴儿或小孩子的时候,免疫系统还未发育成熟,不能发现入侵的病毒,此时检查转氨酶正常,但病毒已经在体内蛰伏下来。随后,人体免疫系统发现来犯之敌,开始发起进攻,但在杀死乙肝病毒的同时也损伤了不少正常的肝细胞,引起转氨酶升高,肝组织学有炎症坏死等表现。到了非活动期,转氨酶则表现为持续或间歇升高。最后,人体也没有能力把乙肝病毒完全清除,二者互相僵持着,谁也打不败谁,发展成为慢性感染。

  一旦新生儿从娘胎里把乙肝带病毒出来,它就可能几十年甚至一生与之相伴。因为这种感染方式最容易发展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研究显示,感染时的年龄是影响慢性化的最主要因素。在围生(产)期感染乙肝病毒的患者中,有90%将发展成慢性感染。同时,自幼感染乙肝病毒的婴儿在成年以后,转成肝硬化和肝癌的几率要远远大于成人后再感染乙肝病毒的患者。

  切忌爱子心切,盲目治疗

  从小感染乙肝病毒,会给孩子今后的入托、升学等环节造成各种各样的困难,所以家长非常焦急,希望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治疗,一定要治好孩子的病。在这种心态支配下,往往不能冷静、科学地处理,而是进行盲目、过度治疗,这种做法很可能适得其反。

  对此,我建议:(1)对非活动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即HBsAg、抗-HBe和抗-HBc持续阳性,HBeAg阴性,但肝功能持续正常),一般不需要治疗。(2)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即HBsAg、HBeAg和抗-HBc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血液中乙肝病毒水平较高,但肝功能持续正常),应做肝穿刺检查,如有炎症、坏死明显,需进行抗病毒治疗。如肝炎病变不明显或未做肝组织学检查者,建议暂不进行治疗。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问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健客健康咨询,健客健康咨询为各位朋友提供全面专业的疾病咨询和健康资讯,健客健康咨询真诚为您服务。健康宗旨:让每一个人更健康。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