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个人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包括甲肝在内的急性传染病很多都是肠道传染病,预防这类传染病的原则就是把住“嘴”这一关。注意良好的个人;适当地贮存食物,生熟食物应分别放置,避免交叉感染;烹调或进食前应洗净双手。
甲肝是典型的肠道传染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缺乏免疫力的人吃进病毒后就会受到感染。甲肝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也是重要传播途径。
1、定期拭抹家具,定时更换及清洗被单枕套、毛巾及衣服,被呕吐物或排泄物弄污的衣服、被单、家具或地板表面,可用消毒液按要求稀释后使用。
2、冰箱的温度须保持四摄氏度以下,冷冻室温度须为负十八摄氏度以下,定期除霜及清洗。
3、保持厕所清洁、干爽。如厕后必须冲厕。饭前便后用皂液或肥皂洗手。
4、进食完全熟透的食物,避免进食全生或半熟的海产类食物,包括贝壳类。饮用煮沸的水、质量合格的瓶装饮品及经消毒的奶类或其制品。
5、食物彻底煮熟,食水要彻底煮沸,烹饪用具及餐具应清洁妥当,保持厨房整洁干爽。
HAV是小核糖核酸病毒(Picornavirus)科的一员,1981年归类为肠道病毒属72型,由于它在许多方面的特征与肠道病毒有所不同而归入嗜肝RNA病毒(Heparnavirus)科。
甲肝病毒直径27-32nm,无包膜,球形,由32个壳粒组成20面体对称核衣壳,内含单股RNA,由7500个核苷酸组成。抵抗力较强,能耐受60℃1小时,10-12小时部分灭活;100℃1分钟全部灭活;紫外线(1.1瓦,0.9cm深)1分钟,余氯10-15ppm30分钟,3%福尔马林5分钟均可灭活。70%酒精25℃3分钟可部分灭活。
甲肝病毒在细胞培养中HAV生长缓慢,接种后约需4周才可检出抗原。在细胞培养中HAV不引起细胞病变,也不导致宿主细胞的溶解与死亡。
在体内,HAV主要在肝细胞的胞浆内复制,通过胆汁从粪便中排出,只有1个血清型和1个抗原抗体系统。IgM型抗体仅存在与起病后3-6个月之内,IgG型抗体则可保存多年。
甲肝病毒主要存在于甲型肝炎患者或隐匿性感染者的粪便中,排毒或长至2~3周,在潜伏期末和发病初期大量排毒。因此,甲型肝炎潜伏期后期及黄疸出现前数日传染性最强。当黄疸高峰后逐渐消退时,病情好转,传染性亦减弱。一般黄疸出现后两周,虽部分患者粪便中仍可极出病毒颗粒,但实际传染性明显下降;黄疸出现后3周时,患者粪便中已很难找到甲肝病毒,此时基本上无传染性。
近年有人认为,急性甲型、乙型肝炎患者同住一室,对其出院的乙型肝炎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未发现交叉感染甲型肝炎的现象。因此,对黄疸消退后的甲型肝炎患者,已无需再行严格限制或隔离。但为了最大限度地防止甲型肝炎病毒扩散,我国规定对甲型肝炎患者采取隔离措施,自发病日起不少于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