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认识类水生物可引起肝炎等肠道传染病已有数十年的历史。1979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道,美国过去“甲肝”大规模暴发与牡蛎有关的就有4起。这些引起肝炎流行的贝类,主要是牡蛎、蛤、蚶、贻贝,都属于贝类瓣鳃纲。贝类借滤水进行呼吸和摄食。有人将“大肠杆菌噬菌体”投入水中,贝类吸入后在肝腺内积聚,贮存6周以上,2个月后体内还残留原量的50%~90%,这种积聚能力称为富积或富集,并能传给未感染的贝类。因此,水生物除应注意运输、销售过程中的污染外,尤其要注意捕捞区或养殖区水面受到的污染。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专家们明确了1988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暴发是因毛蚶产地的毛蚶受到甲肝病毒严重污染,上海市民缺乏甲肝的免疫屏障,又有生食毛蚶的习惯,最终酿成暴发。在确定了病因后,1988年春,政府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禁捕、购、销毛蚶;进一步教育市民不生食毛蚶,防止污染水源和食品等,使疫情在3个月内得到控制。
时至今日,毛蚶、泥蚶、魁蚶等蚶类在上海市仍属于禁止生产销售的水产品种。其次,炝虾是将白酒倒在活的青虾上,加盖闷几分钟后食用。炝虾未经清洗、去除内脏等加工前处理,也未烧熟煮透,食用风险较大,也被禁止食用。此外,河豚鱼也属于禁食水产品之一:我国《水产品管理办法》规定,河豚鱼有剧毒,不得流入市场。另外,醉虾、醉蟹、醉螃蜞、咸蟹、醉泥螺等在上海市属于季节性禁止生产销售的水产品种,每年5月1日至10月31日禁止生产经营,其余时间生产销售以上水产品必须取得《上海市特种食品卫生许可证》或《沪销外埠食品登记注册批件》。
据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称疾控中心)报道:天津市1995年前甲型肝炎(甲肝)基本处于自然流行状态。1999年后天津市实施了以免疫措施为主的消除甲肝策略。2006年天津市卫生部门统计该市甲肝发病率已经控制到0.82/10万,低于全国甲肝发病率(5.25/10万),天津市已成为全国发病率最低的城市。
该市疾控中心通过分析1990~2006年该市甲肝疫情资料,并定期评佑辖区内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情况的基础上,采用不等比例分屋整群抽样法抽取全市18个区县的1~60岁人群,定性检测HA-IgG抗体,以酶标仪读板判断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天津市甲肝发病率从1990年的25.26/10万降到了2006年的0.82/10万,甲肝在病毒性肝炎中的比例从1990年的30.43%降到2006年的1.05%。
从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来看,2004-2006年66.30%的甲肝暴发疫情发生在学校,因此,有效控制甲肝的发生和流行极为重要。该市疾控中心张之伦研究员说,他们的调研工作意义就在于通过5年甲肝疫苗免疫策略的成功实践,为大规模控制乃至消除甲肝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