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种肝炎治愈后仍要讲究卫生,要了解各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和隔离消毒的知识。由于诊断手段、确诊时间、隔离收容条件的限制,目前国内外还不能做到早期把甲、乙、丙、丁、戊、己、庚7型肝炎在入院前就区分开,不得不住在同一病房。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肝病毒(HA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肝炎,主要是经粪口传播途径感染,即由病人的潜伏期或急性期粪便、血液中的甲肝病毒污染水源、食物、用具及生活密切接触经口进入胃肠道而传播。甲肝病毒对各种外界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而能长期在外界环境中存活,能通过各种污染物品(手、日常用品、衣物、被单等)以及水和食物传播,也可经苍蝇携带而传播。
肝炎不只是一种病,而是一个疾病群。甲型肝炎只是肝炎的1个类型。能导致急性肝炎的病毒至少有7种,即甲、乙、丙、丁、戊、己、庚7种病毒。除丁肝病毒只有在乙肝病毒存在的条件下发生双重或再感染外,其余6种病毒均可造成独立的再感染。它们形态不同,抗原性不同,相互间无交叉免疫。所以甲型肝炎痊愈后,仍可患其它各型肝炎。从理论上讲,一个人可患1~5次急性肝炎。一生中患2次肝炎的也大有人在。
从而启示我们,任何一种肝炎治愈后仍要讲究卫生,要了解各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和隔离消毒的知识。由于诊断手段、确诊时间、隔离收容条件的限制,目前国内外还不能做到早期把甲、乙、丙、丁、戊、己、庚7型肝炎在入院前就区分开,不得不住在同一病房。因此在住院条件下和出院后均应注意个人卫生,加强保护自己,以免受第二种、第三种肝炎病毒的感染。不同型别肝炎患者之间打扑克、下象棋、交换食物、传递钱票、互借小说、馈赠礼品、嬉笑打闹等接触,可能是导致再感染的原因之一。
春节期间之所以甲肝高发,与此时海产品大量上市有直接关系,不少人正是因为喜欢生吃海鲜,感染上甲肝。专家介绍,海产品携带的甲肝病毒生命力和致病性都非常强。由于海洋生物是借滤水进行呼吸,倘若其生长水域受到甲肝病毒污染,它们便会把这些病毒过滤到体内,长期蓄积于消化腺和肝脏,因此甲肝病毒在一般环境中,只能存活1个月,但在海产品体内却能存活3个月左右。
专家提醒:容易携带甲肝病毒的海产品有虾类、蟹类和毛蚶、牡蛎、蛤蜊、蛏子等贝类,其中尤以贝类海产品最“危险”,1988年上海曾爆发因食用不洁毛蚶引发的大规模甲肝疫情,超过30万人染病。海产品携带的甲肝病毒非常顽强,即使是放在100℃的高温环境下,也要4至5分钟才能消灭,所以生吃、半生吃或仅用一般的开水涮等食用方式都易感染甲肝病毒。个人食用海鲜务必烧熟煮透,并有所节制,以免惹病上身。
毛蚶、牡蛎、哈蜊、蛏子等海鲜,生长在河口和海湾的泥沙中,以海水中浮游生物为生,它们栖息的近海水域常常受到沿海城市污水的污染,使海水中含有肝炎病人排泄的肝炎病毒。一只蚶每小时可滤5升海水,通过滤食活动,海水中的肝炎病毒在贝体内浓缩储积。当这些含有病毒的海鲜成批供应市场时,如果是生吃或半生吃,就易于导致甲型肝炎流行。因此,在食用这类食品前应反复在清水里浸泡,透洗,并煮沸15一30分钟食用才是安全的。同样,很多戊型肝炎病人也是因进食这些半生的水产品而得病的。
人们在长期的日常生活中,随时都可能进食被甲肝病毒污染的东西,其中只有少数人会发生典型的甲型肝炎表现(称为显性感染),而多数人则没有症状,或可能只有短暂的谷丙转氨酶(ALT)上升(称为亚临床感染和隐性感染)。不管发病的或不发病的,只要感染了甲肝病毒,都会产生甲型肝炎的抗体,有了这种抗体(抗HAVIgC),即使进食含有甲肝病毒的食品,也不会再患甲肝了。所以进食污染食品后不发病,可能是你已经有甲肝抗体,具备免疫力,也可能你是亚临床感染或稳性感染。
火锅是一年四季都很受欢迎的美食,更不要说春节佳节了,火锅总能吸引众多好吃的食客。但猛吃火锅却是导致甲肝的又一罪魁祸首。火锅菜品丰富,一般都包括猪、牛、羊肉,各种动物内脏和海鲜、蔬菜等等。但食材多,致病源也多,这些食物本身就可能携带甲肝病毒,加之不少人因为喜欢鲜嫩的口味,常常把食物在火锅里稍烫一下就吃,由于没有煮熟煮透,根本不能杀死甲肝病毒,留下极大致病隐患。
专家提醒:火锅的食材一定要保证清洁卫生,蔬菜和肉食在食用前都务必洗净;烫食时不要一味追求鲜脆,为安全起见,涮肉片、百叶、黄喉、毛肚等最好在锅里煮得久一点,涮海产如贝壳类、蚝、螺等更要煮熟。同时,个人吃火锅次数应有节制,以减少感染甲肝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