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肝病频道 > 肝病治疗 > 就医指南 > 肝衰竭患者肝性脑病的机制和分型的新认识

肝衰竭患者肝性脑病的机制和分型的新认识

2017-04-07 来源:国际肝病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根据不同的肝衰竭分型,其HE的发生机制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①在ALF患者中,炎症被认为在HE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脑水肿更多见。

   肝性脑病(HE)是继发于严重肝病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病死率较高。由于HE病理生理学过程十分复杂,HE是否应视为肝衰竭并发症尚有争议,不少学者将其列为肝衰竭必备症状,但近年发现部分患者不一定具备HE;同时,从肝衰竭的完整过程及早期防治看,将非脑病型纳入是必要的,但从救治疗效及预后判断的角度又须将脑病型与非脑病型分开,因为两者是有差异的。由此可见,2012年我国《肝衰竭诊治指南》分型按有无慢性病史及从HE的特征上将ALF与ACLF及CLF分开,从而解决过去对ACLF 和CLF重要群体的忽略,以及避免误将部分ACLF或CLF患者为归入ALF的问题。

  2002年世界消化病学大会(World Congress of Gastroenterology, WCOG)出台的HE指南及2009年我国《HE诊断治疗专家共识》根据病因不同,将HE分为3种类型:A型(急性肝功能衰竭相关的HE)、B型(门-体旁路性HE)、C型(慢性肝病、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HE)。在我国常见长期HBV携带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首次发病出现重症化时即被诊断为ACLF或CLF。我国的HE以A、C型为主。然而,从近年研究发现,A型患者有所见,这可能系由现在肝衰竭患者的诱发因素主要为HBV反跳,导致肝脏急性损伤所致。
 
  根据不同的肝衰竭分型,其HE的发生机制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①在ALF患者中,炎症被认为在HE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脑水肿更多见;②在ACLF患者中,炎症和血氨被认为在HE发生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③在CLF中,血氨被认为在HE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虽然降氨治疗成为主流,但在部分CLF中有效,在ALF中完全无效,这提示存在其他机制(图1)。新近,研究发现HE级别与小胶质细胞的激活相关,且大脑中促炎性细胞因子分级增加,提示ALF/CLF相关HE的发病机制与神经炎症机制相关。肝衰竭患者感染/肝细胞坏死易导致全身炎症,产生的促炎症因子(如TNF、IL-1β及IL-6)通过激活小胶质细胞和增加促炎症细胞因子诱发神经炎症;其中,肝-脑促炎症信号机制涉及神经-体液途径,新的证据表明单核细胞的募集、氨、乳酸、锰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改变在肝-脑促炎症信号机制扮演了重要角色,且已证实氨和促炎性细胞因子具有协同作用。同时,一项动物实验研究中发现,TNF或IL-1β基因的缺失可延缓ALF相关HE的发生,减轻脑水肿。有趣的是,一些抗炎治疗方法及药物,包括促炎性细胞因子基因缺失(如TNF或IL-1β基因的缺失)、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单抗、米诺环素,在治疗HE过程中均显示具有良好的疗效。同时,降氨制剂如乳果糖、利福昔明和L-鸟氨酸-L-天门冬氨酸在ALF相关HE中疗效不佳,然而,这些药物也可能作用于促炎症反应的机制。例如,乳果糖治疗肝硬化患者的研究显示,具有减少TNF水平、减少肠道细菌的生长、吸收内毒素的作用。以上研究提示,促炎症机制单独或与其他毒素(如氨)在各型肝衰竭相关HE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为新的处理提供了新线索及新方向。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