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谷丙转氨酶(ALT)
谷丙转氨酶是最常见的肝功能检查项目,参考值为男5-40U/L,女5-35U/L,是诊断肝细胞实质损害的主要项目,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临床意义:在急性肝炎及慢性肝炎与肝硬化活动,肝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谷丙转氨酶就从细胞内溢出到循环血液中去,这样抽血检查结果就偏高,转氨酶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但谷丙转氨酶(ALT)缺乏特异性,有多种原因能造成肝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如:疲劳、饮酒、感冒甚至情绪因素等等。上述原因造成的转氨酶增高一般不会高于60个单位,转氨酶值高于80个单位就有诊断价值,需到医院就诊。另外需要注意,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变化与肝脏病理组织改变缺乏一致性,有的严重肝损患者谷丙转氨酶(ALT)并不升高。因此肝功能损害需要综合其他情况来判断。
2、谷草转氨酶(AST)
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为8-40U/L,当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升高,谷草(AST)/谷丙(ALT)比值>1时,就提示有肝实质的损害。
临床意义:谷草转氨酶(AST)在肝细胞内与心肌细胞内均存在,心肌细胞中含量高于肝细胞,但肝脏损害时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浓度也可升高,临床一般常作为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的辅助检查。
3、碱性磷酸酶(ALP)
正常参与值为成人40-150U/L。
临床意义:碱性磷酸酶(ALP)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等的检查。患这些疾病时,肝细胞过度制造碱性磷酸酶(ALP),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于肝内胆道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而引起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明显升高。但由于骨组织中此酶亦很活跃。因此,孕妇、骨折愈合期、骨软化症。佝偻病、骨细胞癌、骨质疏松、肝脓肿、肝结核、肝硬变、白血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血清碱性磷酸酶(ALP)亦可升高,应加以鉴别。
4、谷氨酰转移酶(GGT)
健康人血清中GGT水平甚低(男11-50U/L,女7-32U/L)
临床意义:主要来自肝脏,少许由肾、胰、小肠产生。GGT在反映肝细胞坏死损害方面不及谷丙转氨酶(ALT),但在黄疸鉴别方面有一定意义,肝脏内排泄不畅(肝内梗阻)和肝外梗阻(如胆道系统阻塞)等疾病,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急性肝炎时,GGT呈中等度升高;慢性肝炎、肝硬化的非活动期,酶活性正常,若GGT持续升高,提示病变洁动或病情恶化;急、慢性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GGT可呈明显或中度以上升高(300~1000U/L),ALT和AST仅轻度增高,甚至正常。酗酒者当其戒酒后GGT可随之下降。其他如中毒性肝病、脂肪肝、肝肿瘤均可升高。
5、总蛋白(TP)、白蛋白(A)、球蛋白(G)
TP(总蛋白)参考值:成人坐立位:64-83g/L;成人卧位:60-78g/L。
ALB(白蛋白)参考值:35-52g/L。
GLB(球蛋白)参考值:22-38g/L。
ALB/GLB(白球比)参考值:1.3-2.5。
临床意义:慢性肝炎、肝硬化时常出现白蛋白减少而球蛋白增加,使A/G比例倒置。白蛋白主要在肝脏中制造,一般白蛋白量越多,人体越健康。球蛋白大部分在肝细胞外生成,球蛋白与人体的免疫力有关系,球蛋白要保持一定的量,球蛋白值偏高说明体内存在免疫系统的亢进,偏低说明免疫力不足。
6、总胆固醇(Ch)
总胆固醇包括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正常值是:
成人胆固醇2.86~5.98毫摩/升(110~230毫克/分升)
儿童胆固醇3.12~5.20mmol/L(120~200mg/dl)。
肝脏是合成和贮存胆固醇的主要器官。胆固醇是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胆汁酸及维生素D等生理活性物质的重要原料,也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其血清浓度可作为脂代谢的指标。国内外专家推荐成人理想胆固醇值为<5.2mmol/L。
临床意义:
增多:见于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胆总管阻塞、高血压(部分),以及摄入维生素A、维生素D、口服避孕药等药物。
减少:见于低脂蛋白血症、贫血、败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肝病、严重感染、营养不良、肺结核和晚期癌症,以及摄入对氨基水杨酸、卡那霉素、肝素、维生素C等药物。
7、血氨
正常人体内游离血氨含量极低(血氨正常值20~60μmol/L)。
临床意义:血氨值偏高可能影响肝病患者肝昏迷的发生。其根据主要是:①本病发作时患者血氨及脑脊液中氨浓度明显升高;②给某些肝硬变或慢性肝病患者大量高蛋白饮食或含铵药物,可诱发本病;限制蛋白质摄入和采取降血氨治疗后,病情有好转,可使患者从昏迷中清醒。③给动物喂食大剂量铵盐可使门静脉血氨浓度升高,当超过肝脏处理氨的能力时,体循环血氨升高,动物出现神经症状及昏迷。
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目前认为主要是造成脑能量代谢障碍,以及直接干扰神经细胞膜的正常功能而造成。但是氨中毒不是肝性脑病的唯一发病机制。因为部分患者血氨并不增高,另一些血氨增高的肝病患者并不出现肝性脑病,昏迷程度也不与血氨升高呈平行关系,降低血氨措施并不对每个病例都有效。
8、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原活动度正常值75%~100%。
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值为12-14秒。
凝血酶原时间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是否正常。
临床意义:凝血因子大部分均在肝细胞内合成。在肝脏功能正常时,凝血因子的含量和活动度在正常范围。当肝脏实质受到损伤,凝血因子的含量和活动度可呈不同程度的减低,机体可表现有出血倾向。
急性肝炎患者的PTA降低并不明显,与正常值相比无明显差异。而PTA下降最为明显的则是病情急剧、肝脏实质细胞严重广泛坏死的重症肝炎患者,其次为肝硬化及慢性肝炎患者。国内外学者已公认,PTA小于40%为肝细胞坏死的肯定界限。PTA降低显著是重症肝炎发展至晚期的标志和预后不良的征兆。因此,临床应重视肝炎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的动态变化,用以作为判断肝炎患者病情轻重及预后的一十分敏感的指标。
9、甘胆酸(CG)
正常人血清甘胆酸含量:1.3±0.8mg/L,范围0.4~2.98mg/L,肝炎诊断低限值为<3.18mg/L。
临床意义:
(1)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慢迁肝患者血CG均明显高于正常人,且呈递性增高。
(2)胆石症伴黄疸患者胆管、胆囊排泄功能障碍引起血清CG显著升高。
(3)肝硬化、梗阻性肝病、肠—肝循环障碍血清CG水平高于正常人。
10、前白蛋白(PA)
正常值:25-38ug/dl
由肝细胞合成,在电泳分离时,常显示在白蛋白的前方,其半衰期很短,仅约12小时。因此,测定其在血浆中的浓度对于了解蛋白质的营养不良、肝功能不全、比之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病越重,值越低。
临床意义:除了作为一种灵敏的营养蛋白质指标,前白蛋白(PA)在急性炎症、恶性肿瘤、肝硬化或肾炎时其血浓度下降。
(1).肝脏疾病时前白蛋白更敏感,有人认为有30%白蛋白正常的肝病患者的前白蛋白减少,坏死后肝硬化几乎是零。肝硬化肝细胞坏死较轻,前白蛋白变化不大,预后较好,当病情改善时,前白蛋白亦迅速升高;
(2).亚急性肝坏死前白蛋白一直在低值,故前白蛋白可用作判断肝病预后指标。肝癌以及阻塞性黄疸患者均可降低,其降低程度与病情有密切关系;
(3).结合转氨酶、胆红素检测对不同类型肝脏疾病和非肝脏疾病有鉴别意义,如前白蛋白、转氨酶、胆红素均增高,多属急性肝脏疾病,如前白蛋白不增高,仅转氨酶、胆红素增高则应考虑非肝脏本身疾病。
11、铁蛋白(SF)
正常人血清中含有少量铁蛋白,但不同的检测法有不同的正常值,一般正常均值男性约80-130ug/L(80-130ng/ml)女性约35-55ug/L(35-55ng/ml)
临床意义:血清铁水平在妊娠期及急性贫血时降低,急慢性肝脏损害和肝癌时升高,国内报道肝癌患者阳性率高达90%,可能有助于肝癌早期诊断。
这里只是一些较常见的肝功能检查项目,各项目指标只可以作为参考值。肝功能检查项目很多,去做肝功能检查时,不一定所有肝功能检查项目都做,只要根据病情做一些必要的检查就可以了。
12、总胆汁酸(TBA)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对胆汁淤积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肝外胆道阻塞和肝内胆汁淤积均可引起胆汁酸明显增高。临床上有些患者往往根据胆汁酸这个名称,就自然联想到黄疸,认为它是反映黄疸的指标,其实它与黄疸和血清胆红素是两个概念。胆红素和胆汁酸在体内有不同的代谢系统,单纯胆汁淤积时,血清胆汁酸含量增高而胆红素含量正常,没有黄疸;高胆红素血症时,血清胆汁酸含量正常而胆红素含量增高,可有黄疸,而胆汁淤积性黄疸时,两者含量均增高并有黄疸出现。
一般来说,胆汁酸升高的原因主要包括(1)肝脏疾病:急性肝炎明显升高;慢性肝炎,如慢活肝、慢迁肝等轻度升高;肝硬变、脂肪肝、肝癌等也可能升高。(2)胆道疾病:急慢性胆道阻塞升高。
13、岩藻糖苷酶(AFU)
临床意义:临床资料表明,PHC(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U活性不仅明显升高,而且也明显高于转移性肝癌、胆管细胞癌、恶性间皮瘤、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肝硬化、先天性肝囊肿和其它良性肝占位性病变。对PHC诊断的阳性率为64%~84%,
PHC患者血清AFU活性不仅明显升高,而且也明显高于转移性肝癌、胆管细胞癌、恶性间皮瘤、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肝硬化、先天性肝囊肿和其它良性肝占位性病变。对PHC诊断的阳性率为64%~84%,特异性达90%左右。血清AFU活性与AFP水平无相关性,肝组织活检证实为PHC者,血清AFU的阳性率为67%而AFP阳性率为20%。AFU在HCC(肝细胞癌)早期诊断在有价值。血清AFU明显增加的肝硬化患者应及时检测其它肝癌标志以明确诊断。研究表明,随妊娠周数增加血清AFU递增,在自然分娩或人工终止妊娠后,迅速下降,5天后降至正常。恶性卵巢瘤患者血清AFU活性明显低于其它恶性肿瘤、女性生殖道良性肿瘤。注意事项:血清、尿液、唾液、泪液等标本均可。采血后及时分离血清,4~6°C可保存48小时,-20°C可保存一个月。溶血、黄疸、高血脂、污染标本严重影响结果。参考值:52~170nKat/L
14、胆碱酯酶(CHE)
正常范围:比色法:130~310U/L;
酶法:儿童和成人男性、女性(40岁以上)5410~32000U/L;女性(16~39岁)4300~11500U/L。
检查介绍:胆碱酯酶有两类,它们都能水解乙酸胆碱。一类是乙酰胆碱酯酶。另一类是羟基胆碱酯酶。胆碱酯酶是一种水解酶,它的作用是水解乙酰胆碱。乙酰胆碱是胆碱能神经(如副交感神经、运动神经、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等)末稍释放的一种神经介质。当神经末稍受刺激引起兴奋时,释放乙酰胆碱,与胆碱能受体结合,发挥神经-肌肉的兴奋传递作用。随后,乙酰胆碱即被胆碱酯酶水解而失去作用。如果胆碱酯酶的作用被抑制,就会发生乙酰胆碱过剩而集聚现象,引起胆碱能神经过度兴奋、类似有机磷中毒的表现。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神经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高血压、支气管哮喘、Ⅳ型高脂蛋白血症、肾功能衰竭等。
减低:见于有机磷中毒、肝炎、肝硬化、营养不良、恶性贫血、急性感染、心肌梗死、肺梗死、肌肉损伤、慢性肾炎、皮炎及妊娠晚期等,以及摄入雌激素、皮质醇、奎宁、吗啡、可待因、可可碱、氨茶碱、巴比妥等药物。
1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正常范围:32.8~40.3秒。检查介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一个较为敏感的筛选试验。
临床意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是否正常。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见于:a)血浆因子Ⅷ、因子Ⅸ和因子XI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因子XI缺乏症;b)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Ⅱ)、因子Ⅴ、因子Ⅹ和纤维蛋白原缺乏: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疽、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口服抗凝剂及低(无)纤维蛋白血症等;c)纤维蛋白溶解活力增强:如继发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等;d)血液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抗凝因子Ⅷ或因子Ⅸ抗体等;e)系统性红斑狼疮及一些免疫性疾病。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见于:a)于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人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b)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c)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等。
16、凝血酶时间(TT)
正常参考值:16-18s(秒),超过正常对照3秒为异常。
临床意义:
(1)纤维蛋白原显著减少或结构医学教育网原创异常时。
(2)肝素和类肝素物质增多。
(3)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增多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7、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
血清中的胆红素大部分来源于衰老红细胞被破坏后产生出来的血红蛋白衍化而成,在肝内经过葡萄糖醛酸化的叫做直接胆红素,未在肝内经过葡萄糖醛酸化的叫做间接胆红素,二者的和就是总胆红素。
总胆红素(TBIL):3.0-20.0umol/L
直接胆红素(DBIL):1.7-8.0umol/L
间接胆红素(IBIL):3.4-13.5umol/L
临床意义:临床上主要用于诊断肝脏疾病和胆道梗阻,当血清总胆红素有很大增高时,人的皮肤、眼睛巩膜、尿液和血清呈现黄色,故称黄疸。当肝脏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损害时均可以引起黄疸,胆道疾病及溶血性疾病也可以引起黄疸。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原发性胆汁型肝硬化、胆道梗阻等。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溶血性疾病、新生儿黄疸或者输血错误等。肝炎与肝硬化病人的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都可以升高。
特别说明:一般来说小于34μmol/L的黄疸,视诊不易察出,称为隐性黄疸;34~170μmol/L为轻度黄疸;170~340μmol/L为中度黄疸;>340μmol/L为高度黄疸。完全阻塞性黄疸340~510μmol/L;不完全阻塞者为170~265μmol/L;肝细胞性黄疸为17~200μmol/L;溶血性黄疸<85μmol/L。
*胆红素轻微升高只能在检查肝功时发现,明显升高就会出现黄疸。一般而言,较轻的肝炎没有黄疸,较重的才有黄疸,出现黄疸的都是肝炎吗?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得从头说起,请你耐心看下去,一会儿你就会明白了。...
胆红素是一种什么物质?
胆红素是血红蛋白的终末产物,血红蛋白分解后产生游离型的胆红素。游离胆红素不溶于水,在血液中靠白蛋白携带进入肝脏。游离胆红素在肝细胞内经过代谢成为结合型胆红素,可以溶在水中,能从胆汁排泄。
检测胆红素要与一种试剂反应,结合胆红素能与胆红素直接发生反应,就叫做直接胆红素;游离胆红素与试剂只能发生间接反应,就叫做间接胆红素。这两种胆红素加在一起就是验单里的总胆红素。
不同的疾病(肝病或非肝病)血清中会检出不同的胆红素,从检出不同的胆红素就可以区别不同的疾病,所以先要记住这两种胆红素的不同。
胆红素升高只能是肝脏疾病吗?
正常人衰老的红细胞破坏,血红蛋白分解产生少量的间接胆红素。溶血性疾病产生大量间接胆红素,超过肝细胞的结合代谢的能力,血液中间接胆红素升高,明显的就是溶血性黄疸。年龄大的网友都知道婴儿出生后都会发生黄疸,这是因为在妈妈肚子里氧气不足,需要有非常多的红细胞才能争取到足够的氧气,出生后呼吸大气就不需要那么多的红细胞,多余的被溶解掉,这叫做生理性的溶血性黄疸。
间接胆红素经肝细胞结合代谢后的是直接胆红素,溶解于水才能分泌进胆汁。如果胆管中有胆石阻塞,胆汁分泌不畅就会返流入血,血液中直接胆红素升高,明显的就是阻塞性黄疸。
你关心的是自己的胆红素升高,说了半天似乎与你无关。别着急,我只能从远说到近、从简单说到复杂,才能让你清清楚楚。
胆红素反映肝脏的什么功能?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化学工厂,功能是进行物质的新陈代谢以维持生命,肝脏合成许多身体必需的物质和分解身体不需要的物质。
血清转氨酶升高说明肝细胞炎症,其实转氨酶并不反映肝细胞的功能,只是肝细胞损伤的标志。白蛋白和凝血酶原只能由肝细胞来合成,这才是真正的肝功能,除去营养不足的原因,白蛋白和凝血因子减少都表示肝细胞合成功能降低。
肝炎时的血清胆红素升高的原因要复杂得多:既可反映肝细胞破坏,又能反映肝细胞分解代谢不足。肝细胞炎症坏死使胆红素升高,转氨酶也同时升高,这时的胆红素升高反映肝细胞破坏;如转氨酶正常而胆红素升高,当然没有肝细胞破坏,而是由于肝细胞分解代谢不足,这才是反映肝功能。所以胆红素升高既可以是肝细胞破坏的标志,又可以是真正的肝功能降低。你的胆红素升高是属于哪一种情况呢?
乙型肝炎是哪一种胆红素升高?出现的黄疸又叫做什么黄疸呢?
血清转氨酶升高是肝炎的特征,转氨酶升高标志肝细胞的炎症破坏。肝细胞有炎症破坏,当然对间接胆红素的摄取和结合、对直接胆红素的分泌都会受到影响,就是说从间接胆红素摄取进入肝细胞、变成直接胆红素,再把直接胆红素排出肝细胞,每个环节的功能都会降低。血液中同时有间接和直接胆红素升高,如果出现黄疸,就叫做肝细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在肝炎活动期发生。
急性乙型肝炎恢复期、或者慢性乙型肝炎经抗病毒治疗后,血清转氨酶正常了,有不少患者间接胆红素还不正常,这是什么原因呢?肝脏经过了一次打击,有的肝细胞从损伤中回复过来,有的肝细胞是新补充的,代谢功能还没有完全正常,间接胆红素不能都结合成直接胆红素,这种恢复期的间接升高,在慢性乙型肝炎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
胆红素升高一定有病吗?
上面说的是有病的改变,如果都不是,就是“体质性”的。
体质性胆红素升高大多数是间接胆红素,一般很轻,休息好会减轻,劳累了就明显一些。这种情况很多,西欧人占人口的7%,我国没有调查资料,也不算很少见。
另外一种很少见的是直接胆红素升高,可以出现黄疸,有眼白变黄的。早年对这种情况没有经验,眼珠黄了以为是病,跑了许多大医院诊断不清楚,做肝穿刺才确定是体质性的。
有体质性胆红素升高的都是健康人,不需要治疗。
测量血压。
健客价: ¥199该产品供测量人体血压用。
健客价: ¥399适用于以示波法测量成人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率,其数值供诊断参考。
健客价: ¥218用于测量人体血压及脉搏。
健客价: ¥399供测量人体收缩压、舒张压及脉率用。
健客价: ¥731.63将液态药物雾化供患者吸入。
健客价: ¥129用于测量人体血压及脉搏。
健客价: ¥215用于成人及6-17岁儿童有或无先天的偏头痛发作的急性治疗。不适用于预防偏头痛,不适用于半身不遂或基底部偏头痛患者。
健客价: ¥681.高脂血症。1)对于原发必高胆固醇血症包括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高脂血症或混合性高酯血症的患者,当饮食控制及其它非药物治疗不理想时,结合饮食控制,本品可用于降低升高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滑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和甘油三酯,且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从而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率。2)对于纯合予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结合饮食控制及非饮食疗法,本品可
健客价: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