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世界卫生组织设立的第六个世界肝炎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认识肝炎,立即行动。记者从浙江省疾控中心了解到,浙江甲肝、乙肝的发病率都大幅度下降。让人意外的是,2010-2015年,浙江戊肝报告发病数共22836例,死亡9例,远高于同期甲肝报告发病数和死亡数。省疾控专家表示,戊肝危害不容小觑,需引起公众关注。
甲肝:全省甲肝发病下降近300倍
浙江省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浙江历来重视甲肝的防治工作,采取“预防为主”的综合性防控策略,1990年开始,浙江省推广使用甲肝疫苗,随后在全国率先将甲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2008年起逐步在全省实施适龄儿童免费接种,“全省甲肝发病率,从1990年的232.74/10万下降到2015年的0.80/10万,25年的时间使甲肝发病率下降近300倍,甲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甲肝病毒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传播,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不要生食贝壳类水产,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可预防甲肝。
乙肝:儿童乙肝得到有效控制
在乙肝方面,浙江从2002年起正式纳入免疫规划实施免费接种。根据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浙江全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从1992年的11%以上,下降至2014年的1%,其中1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从1992年的10.98%,下降至2014年的0.41%,“这表明全省乙肝已经从高流行区转入中低流行水平,儿童乙肝得到了有效控制。”该中心工作人员表示,据此测算,实施乙肝疫苗接种后,全省每年可减少5-6万名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
疾控专家提醒民众,日常生活接触如共同用剃须刀,牙具等用品也可传播乙肝,多数人在急性传染期没有任何症状,但有些人有急性病患,症状可持续数周,包括皮肤和眼睛发黄(黄疸),尿色深,极度疲劳,恶心,呕吐和腹痛。健康成年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中,多数人可以痊愈,但也可能造成一些人慢性肝脏感染,以后可能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
戊肝:戊肝发病数超甲肝
甲肝、乙肝听到的比较多,戊肝知道的人就比较少了,不过,让人意外的是,2010-2015年,浙江戊肝报告发病数共22836例,死亡9例,远高于同期甲肝报告发病数和死亡数。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浙江全年共报告戊肝确诊病例1738例,死亡3例。全省11个地市均有病例报告,1-3月为发病高峰时间段。报告病例显示:男性多于女性,男女发病比例为1.76:1;发病以中老年为主,40岁及以上人群占77%;发病人群中,以农民为主,占44%,其次为商业服务人员及工人。
如何预防肝炎?
浙江的肝病发病率下降了这么多,很大的功劳就是接种疫苗,而这也是是预防甲肝、乙肝、戊肝最有效的途径。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浙江的疫苗情况。
甲肝疫苗:当前浙江省有甲肝减毒活疫苗和甲肝灭活疫苗2种,甲肝减毒活疫苗在18月龄接种1剂;甲肝灭活疫苗在18-24月、2周岁龄分别接种1剂(2剂间隔6个月)。浙江省已经将甲肝减毒活疫苗纳入免疫规划,适龄儿童可以免费接种。
乙肝疫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程序为0、1、6月各接种1剂次,共3剂次,第一剂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对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建议在接种第一剂乙肝疫苗时,同时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可达到更好的乙肝病毒阻断效果。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和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器官移植患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男同性、有多个性伴侣者和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
戊肝疫苗:我国研制的全球首支戊肝疫苗已经上市,适用于16到60岁易感人群预防戊型肝炎。“接种程序为0、1、6月,即当天接种第一针,第一针后1个月接种第二针,第一针后6个月接种第三针。”疾控部门专家建议,如畜牧养殖者、餐饮业人员、学生或部队官兵、育龄期妇女、疫区旅行者等,为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重点高风险人群,可以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