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的传染病特点
我国事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甲型肝炎人群流行率高达80%,也就是感染过甲肝(甲型病毒性肝炎)病毒而产生甲肝(甲型病毒性肝炎)抗体的人(抗-HAV阳性者)占人群中80%。大家可能希奇,有这么高吗?这是由于甲肝(甲型病毒性肝炎)的感染者中隐性感染者远远多于急性肝炎患者。
隐性感染也称亚临床感染,就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机体产生特异的免疫应答,可以清除掉病原体,但不引起或只引起很稍微的组织损伤,所以无临床症状和体征,甚至也没有生化检查的改变,只有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如读者来信中提到的情况,我国的甲肝(甲型病毒性肝炎)和戊肝病毒感染者均以隐性感染多见。戊肝的人群感染率约为17%。
我们知道,乙、丙、丁型肝炎的临床患者多表现为慢性感染,而甲、戊型肝炎则为急性感染,一般不转为慢性。甲、戊型肝炎也都没有病毒携带状态,这一点也不同于乙、丙、丁型肝炎。
病毒携带和隐性感染有何不同呢?携带者不发病也没有免疫应答的排斥反应,不能清除病原体,但能从体内排出病原体(指潜伏期携带,而非显性感染后的恢复期携带),所以具有传染性,成为传染源。
甲、戊型肝炎的传染源就是肝炎患者和隐性感染者,而乙、丙、丁型肝炎的传染源还包括病毒携带者。
甲、戊型肝炎是通过胃肠道经粪——口途径传播的。也就是一般群众通常所说的“在外边吃饭传染的”,不同于乙、丙、丁型肝炎是经血液和体液等胃肠道以外的途径传播的。
甲、戊型肝炎病毒经口进入人体后,由肠道进入血液,引起短暂的病毒血症,以后再进入肝细胞,并在其中复制,少量病毒进入血中,大部分由胆汁排入肠道,再随粪便排出体外。
患者或隐性感染者的粪便污染了饮用水源、食品、蔬菜、用具、玩具等,可引起甲、戊型肝炎的流行。尤其水源、食品污染可发生暴发流行。
1987年底到1988年3月,民食用受粪便污染而未煮熟的毛蚶而引起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甲肝(甲型病毒性肝炎)大流行,4个月内有31万人发病。1986年到1988年,我国南部地区因粪便污染水源,曾发生两起戊肝暴发流行,共发生11.9万例,持续时间长达18个月。
甲型肝炎的易感人群是甲肝(甲型病毒性肝炎)抗体阴性者。由于人类对甲肝(甲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普遍易感,所以我国人群大多在幼年时就被感染,以隐性感染为主,显性甲肝(甲型病毒性肝炎)病人也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而戊型肝炎的显性感染者主要为成年人。
二、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有哪些临床表现
甲型肝炎的潜伏期大约为4周,戊肝为6周。均起病急,有黄疸型和无黄疸型之分。实际上无黄疸型发病率远高于黄疸型,约占总病例的50%~90%。由于无黄疸型症状较黄疸型轻,起病也较缓,恢复较快而常被忽视,所以人们多见的是黄疸型肝炎。
甲、戊型肝炎的临床表现相似,初期可有畏寒、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食、腹胀、腹泻、肝区痛、尿色加深等症状,轻易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肠炎。
这里顺便说一下,这些急性肝炎的症状也见于慢性肝炎的活动期,但一般略轻,在非活动期甚至无症状。常有慢性肝炎患者仅凭自己无症状就以为“没事”,拒绝检查,是错误的。
由于急性肝炎症状明显,故多能及时就医。待到患者皮肤、巩膜(“白眼仁”)出现黄染时,一般热退,自觉症状减轻。但尿色可进一步加深,由于胆盐刺激可有皮肤瘙痒。部分病人可出现短暂的灰白色大便。此时病人可有肝脾肿大,肝区触痛等体征。超声检查也有相应的改变。患者肝功能化验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明显升高,ALT是目前反映肝细胞功能最常用的生化指标。
甲型肝炎的总病程约2~4个月,重型肝炎少见,但婴儿患甲肝(甲型病毒性肝炎)常较重,可发展为急重肝。戊型肝炎与甲肝(甲型病毒性肝炎)相比症状略重,病程也较长,尤其黄疸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往往较甲肝(甲型病毒性肝炎)更显着。老年人的急性肝炎以戊肝多见,并且黄疸型多;晚期妊娠妇女患戊肝时病情重,产后大出血多见,轻易发生肝衰竭,病死率可高达30%以上;慢性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重叠感染戊肝时病情也较重,病死率高。但大多数戊型肝炎预后良好,一般病程不超过6个月。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的诊断较明确,根据流行病学史、接触史和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可作出诊断。病毒性肝炎通过病原学检查来分清是哪种病毒感染;临床主要依靠免疫学检查,感染甲肝(甲型病毒性肝炎)或戊肝病毒后,早期机体分别会产生抗HAVIgM或抗HEVIgM抗体,它们都是近期感染病毒的标志,急性期后消失。甲型肝炎在恢复期产生抗HAVIgG抗体,它可持续多年或终生,是保护性抗体,一般不再感染甲肝(甲型病毒性肝炎)病毒。而戊型肝炎的IgG抗体在急性期就可达高水平,恢复期明显下降,多于6~12个月消失,无保护性。
三、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的预防和治疗
甲肝(甲型病毒性肝炎)和戊肝的临床过程一般均良好,多为自限性,就是无须特殊治疗,一段时间后也可自愈,完全康复。但上述特殊人群要格外重视。
急性期应进行隔离,症状重的病人和黄疸、肝功改变明显者应卧床休息,恢复期可逐渐增加活动量,肝功正常1~3个月后可恢复工作。
饮食方面应选平淡易消化的食品,适当补充维生素、蛋白质摄入要充足。也可酌情通过静脉补充葡萄糖等营养。
药物治疗主要针对消除症状及恢复肝功能,不宜过多,以免加重肝脏负担,一般不用抗病毒药物。重症肝炎病人的治疗则要复杂得多。
甲、戊型肝炎的预防也是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几方面入手。对传染期患者进行隔离治疗,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加强粪便和水源治理,做好食品卫生和餐具消毒工作,不喝生水,不吃未熟透的海鲜、肉蛋类食品,防止“病从口入”。留意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最有效的预防措施还是注射疫苗,抗HAVIgG阴性者,可接种甲肝(甲型病毒性肝炎)疫苗,主要用于幼儿、儿童及其他高危人群,6个月以内的婴儿不需接种,因其携带来自母体的抗体。接种后免疫期至少5年。戊型肝炎尚无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