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的乙肝治疗,对患者来说意义重大。“王凤梅教授说,医生口中常说的慢性HBV感染,其实是个非常笼统的说法,慢性乙肝感染分为多种类型,即便是同一类型感染,不同患者也存在着肝功能受损程度不同、自身免疫状态不同等多种差异。正因如此,乙肝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应该遵循个体化原则,由专科医生通过综合评价,来判断什么样的人需要治,用什么药治,治疗多长时间。
此外,一些患者存在“乙肝治疗得终身治”的误区。对此,王凤梅教授表示,乙肝治疗不等于终身吃药,现今乙肝治疗方法正在迅速发展,一些患者在治疗一段时间后有望停药,且病情不再反复。“但什么样的病人可以停药,什么时间停药,停药后如何监测病情等等具体问题,同样需要个体化的解答,不能‘一刀切’。说到底,还是得个体化治疗。”她解释说。适当的个体化治疗甚或可以达到表面抗原阴转。另外国际目前针对乙肝表面抗原阴转的新药处于研发中。
乙肝冷知识,你都知道吗?
●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1-59岁人群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为0.96%。据此推算,我国现有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即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且出现肝损害的患者)约2000万人。
●乙肝病毒抵抗力较强,但加热65℃10小时、点沸10分钟或高压蒸汽都可以将其灭活。环氧乙烷、戊二醛、过氧乙酸和碘伏等也对乙肝病毒有较好的灭活效果。
●人感染乙肝病毒后,病毒持续6个月未被清除者,称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感染乙肝病毒时的年龄,与是否会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患者密切相关。新生儿和婴幼儿时期,感染后多无临床症状,但易转为慢性,分别有90%和25-30%将发展成慢性乙肝病毒感染。青少和成年时期感染乙肝病毒,90%-95%可以自愈,仅5%-10%发展成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的传播途径为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等。目前,我国乙肝病毒经血液传播主要通过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不安全注射、吸毒者共用注射器静脉内注射毒品等。此外,在修足、文身、扎耳环孔的过程中,如消毒不彻底,也可传播。或共用剃须刀和牙刷,医务人员被病人血液污染的医疗(如注射器)意外刺伤,也可传播。
●乙肝病毒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共同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捐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个宿舍、同一餐厅、同桌用餐和共用厕所等元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
●至今未证实乙肝病毒可经吸血昆虫(蚊、臭虫等)传播。乙型肝炎也不会遗传给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