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虫病是目前牧区常见的人畜共患疾病,主要通过犬、羊由棘球属绦虫寄生引起。由于致病的幼虫不同,包虫病和分为泡型包虫病AE和囊型包虫病CE。在我国西北及西南牧区发病率高。青海省的发病率在全国五大牧区中排名第三。
AE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包括中国、日本、俄罗斯等一些国家和地区,但是随着人类的迁移,AE的流行病地理特点也逐渐改变,全世界范围内的占位性病均应该考虑AE和CE的诊断。
AE因其具有外生性生长及局部浸润的能力,并且可以通过淋巴及血行转移,更易于出现胆总管梗阻,引起黄疸。因AE的生长类似于恶性肿瘤,俗称“虫癌”,具有高恶性程度,严重危险牧民健康。该病发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
多数患者待晚期出现右上腹部肿痛和(或)巩膜及皮肤粘膜黄染等不适症状前来就医,已有器官侵犯及远处转移。随着病情的进展,泡型包虫可以侵犯周围邻近组织,远处转移,并出现胆萎、胆管炎,严重影响肝功能,早期诊断及治疗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
肝癌</a>的鉴别诊断" width="400" height="300" src="//img.jianke.com/article/201604/20160420221939929.jpg" />
AE幼虫人体肝脏內寄生大体标本表现为海绵状结构,由多个直径在1~20mm囊泡构成。从生物学上看,AE病变表现与生长缓慢的肝癌类似,在寄生组织和肝实质之间并没有明确的边界。
因AE具有恶性肿瘤特征,其影像学表现与肝癌,包括单管细胞癌、肝细胞性肝癌形似,极易误诊。
鉴于该病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在非流行区有较高的误诊率,尤其与肝癌易混淆,影像学主要表现由结节或囊肿的实性物质、囊泡和钙化程度三者构成比例的多少和形态大小共同决定的,其中凝固性坏死物质多少、性状和囊泡的大小为主要影响因素。
泡型包虫病临床症状与肝癌极为类似。目前的临床应用中流行病学史、典型影像学特征和免疫学诊断宰肝囊型包虫病与其他疾病鉴别中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