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该病遍及全球,多呈散发,可有小范围的流行,四季皆有发病,而以秋冬发病率高。病人是主要传染原,病毒经病人大便排出,污染食物或水源则可引起传染和流行,苍蝇、水中贝类可作为传播媒介引起传染,通过输血传播甲肝的机会很少。人群对甲肝病毒普遍易感,病后有持久免疫力,本病无慢性病毒携带者。甲肝病毒经消化道侵入,以肝为靶器官,引起肝细胞的炎性坏死,故临床以消化道症状及转氨酶升高为特征。
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特征 与甲肝病人密切接触史,潜伏期2~6周。
2.症状
(1)急性黄疸型
①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厌油腻,恶心呕吐,腹胀,腹泻。
②全身症状:发热恶寒,全身乏力。
③肝病症状:肝区不适或隐痛。
④黄疸症状:黄疸,尿黄。
(2)急性无黄疸型
①起病徐缓,症状与黄疸型肝炎相似而轻。
②无黄疸表现。
3.体征
(1)体温升高。
(2)肝大,有压痛与叩击痛。
(3)黄疸型见巩膜、皮肤黄染。
4.并发症甲肝绝大多数呈自限性,恢复顺利,无并发症,极少数可慢性化。病程中可并发关节炎、血管周围炎等。
5.实验室检查
(1)血象:白细胞计数稍低或正常,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小便检查:尿胆原及尿胆红素阳性。
(3)血清抗ha:阳性。
(4)肝功能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gpt)升高,第3~4周恢复正常,血清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升高。
鉴别诊断:
1.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潜伏期长,起病隐匿;多无发热,抗./ 阴性,而乙肝标志物一项或多项阳性。
2.感染中毒性肝炎全身感染性疾病均可引起中毒性肝炎,这些肝炎均有原发病存在,且随着原发病恢复,肝大、肝功能亦恢复,血清抗-ha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