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大卫格芬医学院 Agopian 等研究人员发现,肝细胞癌患者于肝移植前接受局部治疗达病理完全缓解 (cPR)状态,可显着改善移植后的长期生存率。这项研究于发布在近期的 Annls of Surgery 杂志上。
研究人员回顾性分析了 1994-2013 年间收治入院的 501 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是目前该领域内最大的单中心临床对照试验。患者在肝移植术前均接受至少一年的局部治疗(一次或以上)。研究评估了接受局部治疗后达 cPR 的几率,明确了 cPR 对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率和生存率的影响。
先前,临床认为移植前行局部治疗可降低肿瘤分期,控制肿瘤进展,但能否使肝细胞癌患者于术后长期获益尚无共识。该研究为此提供了 1 级临床研究证据。目前广泛采用的肝癌局部治疗方法有动脉栓塞 (AE)和经皮热消融 (TA)。动脉栓塞者包括动脉化疗栓塞 (TACE)和动脉放疗栓塞 (TARE),而热射频消融包括射频消融 (RFA)和微波消融 (MWA),这两种方法均通过诱导肿瘤坏死发挥作用。
研究分别纳入 126 例达 cPR 及 375 例未达 cPR 的肝细胞癌患者,对比了肝移植后远期疗效。达到 cPR 的患者 1 年、3 年、5 年的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 92%、79%、73%(未达到 cPR 组分别为 81%、 63%、56%),疾病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 100%、100%、99% (未达到 cPR 组分别为 96%、89%、86%),肿瘤复发率为 2.4%(未完全缓解组为 15.2%)。结果表明,接受局部治疗后达 cPR 能够显着改善肝移植后的长期生存率。即局部治疗对移植术后的无瘤生存有很大益处。
具体而言,哪种局部治疗方案能最大程度上实现 cPR 呢?研究者得出在控制其他 cPR 的显着预测因素 (AFP、累计肿瘤直径等)后,联合应用 TACE 和 TA 方案,35% 的患者可达 cPR,高于单用 TA(29%)和单用 TACE(19%)的 cPR 几率。因此推荐采用联合治疗方案。
cPR 是肝移植后疗效的关键性预测因子,作者还提出有多个变量能预测 cPR,包括术前放射学评估、末次局部治疗后的 AFP 水平、末次局部治疗与肝移植术的间隔时间、最大肿瘤直径等因素。
2002 年制定的终末期肝病模型 (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标准,可对终末期肝病短期、中期死亡率进行有效的预测,并因其评价指标获得简单、客观、易于计算而在肝病诊治中广为应用。但作者认为 MELD 标准需要改良,须将肿瘤进展、移植候选名单脱落率及移植后复发率等因素纳入考虑范围。
综上,肝细胞癌患者肝移植前,经局部治疗可达到病理完全缓解,是术后无瘤生存的强预测因子。更好的局部治疗方案能大大提高 cPR 的几率,进而改善移植后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