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方舟健客 > 肝病频道 > 肝病科普 > 肝病危害 > 中国酒精性肝病的流行现状与危害

中国酒精性肝病的流行现状与危害

2015-06-21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资料提示我国酒精性肝病患者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造成此现象主要是男性嗜酒人数远远多于女性,可能与文化背景相关,而女性则比男性易患酒精性肝病。种族、遗传以及个体差异也是ALD的重要危险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酒精消费量在明显快速增长,酒精性肝病(alcoholicliverdisease,ALD)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一些地区酒精已成为继病毒性肝炎后导致肝损伤的第二大病因。

  近年来我国对该病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酒精消费量在明显快速增长,酒精性肝病(alcoholicliverdisease,ALD)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一些地区酒精已成为继病毒性肝炎后导致肝损伤的第二大病因。近年来我国对该病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流行病学

  早在《金匮要略·黄疸病脉症并治》中记载的酒疸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酒精性肝病。但是我国对嗜酒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主要在改革开放后,1982年中国12个地区调查资料表明,一般人群中嗜酒者为0.21%,1991年北京市16个区县调查发现嗜酒者在一般人群中占14.3%,2000年浙江地区酒精性肝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嗜酒者占调查人群的14.8%,2000年西安地区的调查显示人群中饮酒人数占总数的35.2%。

  可以看出不到20年嗜酒者增长了70倍以上。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及饮食习惯、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酒精性肝病的患病率也不断增加。ALD在人群中已属多发病和常见病,但目前我国ALD的全国性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缺少。

  白求恩医科大学的王辉等报道,1991年酒精性肝病占同期肝病的百分比为4.2%,1995年为17.5%,到1996年增至21.3%,且北方患病率高于南方。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237例酒精性肝硬化临床分析显示:酒精性肝硬化占肝硬化发病总数的百分比已从1999年的10.8%上升为2003年24.0%。

  2000年浙江省酒精性肝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人群酒精性肝病患病率为4.34%,其中酒精性肝硬化为0.68%,酒精性肝炎为1.51%,酒精性脂肪肝为0.94%,轻症酒精性肝损伤为1.21%。

  2002年对成都地区体检者的调查发现687人中脂肪性肝病检出率为28.7%,其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占73.6%,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占16.2%,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混合型占10.2%。

  2002年至2003年上海市成人脂肪肝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酒精性脂肪肝、可疑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分别为0.79%、1.15%、15.35%。

  2.危险因素

  影响酒精性肝损伤进展的相关因素较多,目前考虑的因素主要有饮酒量、饮酒年限、酒精饮料种类、饮酒方式、性别、种族、遗传因素、肥胖、肝炎病毒感染等。

  关于酒精所致损伤研究中,虽对促使损伤的饮酒剂量值有差异表述,但对一定地区人群来说,酒精所造成的损伤是有阈值效应的。即达到一定饮酒阈值,就会大大增加肝损风险,当然在一个区域中个体还存在着差异。

  我们对长期嗜酒人群作了一个7年的随访调查研究,发现日酒精摄入量≥40g、饮酒年限≥10年和肥胖与酒精性肝损紧密相关,相对危险度(RR)(95%CI)分别是2.014(1.108-3.662),2.085(1.106-3.928)和1.772(1.140-2.754)(所有P<0.05)。

  日酒精摄入量≥40g人群和饮酒年限≥10年人群的酒精性肝损的7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39.66%、36.18%。2006年浙江省象山县海岛进行的ALD研究调查中发现无论日酒精摄入量还是饮酒年限,与酒精性肝损的剂量效应关系是不显著的。我们认为酒精性肝损存在的是酒精阈值效应而不是剂量效应关系。

  浙江象山县海岛居民的研究中发现饮酒年限也是ALD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西安ALD研究发现饮用高度烈性酒比其他酒引起肝损伤的风险更大。空腹饮酒较伴有进餐的饮酒方式造成的肝损伤更大。

  西安研究中发现87.9%的饮酒者是伴有进餐饮酒,空腹饮酒者造成肝损伤风险较进餐饮酒大得多。性别与酒精性肝病的关系被进一步研究。女性对ALD的易感性较男性敏感,可能与女性胃粘膜ADH活性较低,饮酒后内毒素水平高及雌激素上调内毒素受体CD14和炎症因子NF-κB与TNF-α的表达有关。

  浙江省酒精性肝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男性酒精性肝病患病率为6.36%,女性为0.36%;前者是后者的17.67倍;而男性嗜酒人群现患率为21.77%,女性嗜酒人群现患率为1.26%,前者是后者的17.3倍。

  资料提示我国酒精性肝病患者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造成此现象主要是男性嗜酒人数远远多于女性,可能与文化背景相关,而女性则比男性易患酒精性肝病。种族、遗传以及个体差异也是ALD的重要危险因素。

  2005年新疆少数民族ALD研究中发现,不同民族间酒精性脂肪肝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遗传性因素是家族甚至人群中促进酒精性肝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中国台湾、北京和浙江等地的学者发现当地汉族人群的酒精性肝病易感基因ADH2、ADH3和ALDH2等的等位基因频率以及基因型分布不同于西方国家,可能是中国嗜酒人群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低于西方国家的原因之一。

  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酒精性肝病的乙醇代谢相关酶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发现ADH2、ADH3和ALDH2基因型的单独以及共存可能对酒精性肝病患病率有一些影响,ALDH2基因型在酒精性肝病的发病中起了关键作用,ALDH2*1/*1基因型是酒精性肝病患病的危险因子,ALDH2*2/*2基因型是酒精性肝病发病的保护因子。细胞色素P4502E1(cytochromep4502E1,CYP2E1)也是酒精性肝病的易感基因,目前已被广泛研究。

  李昌平等、张顺财等分别观察了CYP2E1基因型在酒精性肝病患者中的表达,发现CYP2E1的限制性酶切位点多态性与酒精性肝病的易感性相关。肥胖或体重超重可增加ALD进展的风险。浙江象山县海岛居民的研究发现合并肥胖的饮酒人群明显比非肥胖饮酒人群发生酒精性肝病的风险明显增大。

  然而,肥胖和酒精的肝毒性是叠加效果还是协同效果目前不清晰肝炎病毒与酒精对肝脏损害起协同作用,在肝炎病毒感染基础上饮酒,或在ALD基础上并发HBV或HCV感染,都可加速肝病的发生和发展。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多发国家,ALD合并肝炎病毒感染的情况很常见,特别是我国以HBV感染为主,在肝病防治方面是个大问题。范建高等报道ALD患者的血清HBsAg和抗HCV阳性率均高于未发生肝损伤的嗜酒者,提示HBV、HCV感染增加嗜酒者肝脏损伤的概率。

  浙江省ALD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酒精性肝病患者中有8.83%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其中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达13.7%,酒精性肝炎患者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为9.82%,提示酒精性肝损害可增加对肝炎病毒的易感性。

  3.展望

  由于目前酒精性肝病的研究尚不全面和深入,对我国酒精性肝病的概况认识还不是十分透彻,还需进行全国范围内的酒精性肝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最好有肝活检方面的研究数据。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更多系统生物学研究手段如生物芯片技术、生物信息学技术等的产生,以及肝脏蛋白质组研究计划的兴起,酒精性肝病的研究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相关资讯

相关标签 :

相关问答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热文排行

热门问答

用药指导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