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肝病频道 > 肝病治疗 > 就医指南 > 整合式心理护理在肝移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整合式心理护理在肝移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5-02-20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整合式心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肝移植患者的生活质量。

  肝移植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 是治疗终末期肝癌最根本的方法。患者治疗时间长、费用高、恢复缓慢,患者易出现食欲差、抑郁情绪,因而肝移植患者需要及时的心理干预。整合式心理护理(integrate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IPT)是目前心理治疗的主要趋势,我国对IPT的研究较少,国外相对较多。本次研究主要以心理干预为切入点,在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科学的IPT,研究IPT在肝移植患者中的应用。

  本研究选择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肝移植患者4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整合式心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电话随访,1次/wk,随访内容主要督促患者规律用药、定期随诊。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对两组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对两组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前后的抑郁情况进行测评,采用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

  结果: 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36.672±7.532; 29.971±9.421)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40.283±7.883; 43.612±6.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整合式心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肝移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