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担心药物副作用拒绝治疗,丙肝确诊5年后发展为肝硬化。今年9月,51岁的刘女士无奈接受肝移植,却不幸死于术后感染。而与她同期的几名患者,因接受了规范的抗病毒治疗,目前均已治愈。
全国丙肝感染者过4000万
接受治疗者凤毛麟角
全球每年新增丙肝病毒感染者300万—500万,3.5万—5万人因此丧命。但即便在丙肝流行的发达国家,也只有3%-5%的患者接受了正规治疗。
宋仕玲说,丙肝病毒(以下缩写为HCV)1989年才被发现。1993年以后,我国临床用血开始筛查HCV。目前我国丙肝感染者超过4000万,过去不少人是输血感染,现在主要是不安全注射和医源性传播。
她说,多数丙肝感染者没有临床症状,但暗地里病毒十分猖獗,悄悄地侵蚀肝脏。10%-15%的慢性丙肝患者在感染20年后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骤升到1%-7%。
根据WHO和国家卫计委的建议,1992年前有过输血史或接受器官移植者,血液透析病人,共用注射器,正规医院外打耳洞、文身、文眉者,不安全性行为,未经严格消毒的针刺、牙科治疗、内镜检查等10类高危人群应进行丙肝筛查。通过联合使用长效干扰素和抗病毒药物,70%-90%的丙肝患者可以治愈。
宋仕玲介绍,武警湖北总队医院对丙肝患者进行了规范化管理。联合门诊、体检中心和外科术前检查等部门,及早发现潜在的丙肝患者;向患者传递健康知识,结合他们的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对治疗和治愈患者全程随访。近几年,科室跟踪随访500名患者,约86%的人疗效确切。
同一项检查查出不同结果
区别在于检测试剂和方法
“查丙肝有两种方式,感染1—2周后,查丙肝RNA可以早期发现;感染6—8周后,可以查丙肝抗体。”宋仕玲说,丙肝RNA 检查目前有两种试剂可供选择,精确度有一定差别。
胡先生去年确诊丙肝,经过一年抗病毒治疗,到了今年下半年,他用普通试剂复查了几次丙肝RNA,均没有发现病毒,认为已经病愈。然而不久前他赶到武警湖北总队医院,做了一次高灵敏度丙肝RNA,结果病毒指标为为637IU/ml,证实他尚未痊愈。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误差?宋仕玲说,目前临床使用最广泛的试剂,只能查出1000IU/ml以上的结果,再低就可能“视而不见”,而高灵敏度丙肝RNA定量检测灵敏度可达到15IU/ml。两者之间,堪比肉眼看星星和天文望远镜观察星星的差别。
上周,陈女士体检发现丙肝抗体阳性,用普通试剂查不到病毒,进一步做高精度丙肝RNA检测,发现病毒量为726IU/ml。她回忆,两个月前曾在小店里文眉和扎耳洞。陈女士的情况考虑为急性丙肝,有可能靠自身免疫力清除病毒,医生建议先观察3个月,再决定是否用药。
不过宋仕玲坦言,相对于130元的常规丙肝RNA检测,600元的高灵敏度检测令很多人望而却步。她建议,普通市民花25元查丙肝抗体即可,抗体阳性者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首选高灵敏度方法检测丙肝RNA。
丙肝治得越晚,花费越高
一项来自全国29家医院、1116名丙肝患者的调查结果显示:丙肝治疗得越晚,并发症越多,因而治疗费用越高。上述数据显示,我国丙肝患者一次住院平均费用为8212.20元。
河南省传染病医院主任医师姬广森说,很多患者认为丙肝对人体损害较轻,治不治都可以。但根据国内临床医生的经验,丙肝长期发展,同样会造成肝硬化,并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
据中国肝炎防控基金会资料,丙肝病毒诊断率很低,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近50%丙肝病毒感染患者或是未被确诊或被误诊。调查显示,大多数的丙肝患者确诊时,已处于疾病发展晚期,并常常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而另一项公众调查还显示,超过四分之三的受访者,不知道丙肝是可以治愈的。
对此,河南省中医院肝胆脾胃病科主任党中勤表示,80%~90%的丙肝患者是可以完全治愈的,所以患者最好选择专科医生做规范治疗。
然而,摆在面前的另一个事实是,当前的治疗方法尚无法满足需求,对于部分无法使用干扰素,或无法承受干扰素副作用的患者,更好的耐受性、更小的副作用和更能够负担的价格的小分子抗丙肝病毒药物有望给他们带来治愈的希望。党中勤说,一方面是西医的抗病毒,一方面是中医的保肝,两者结合利于丙肝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