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在身体右上腹部,隐藏在肋骨后面。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重约1.5公斤。肝脏的体积和重量这么大,是由其所承担的重要作用决定的。
肝的再生能力出人意料
一个人的肝切除一半后,剩下的一半肝会怎么样?真可谓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3个月后,原本只有一半的肝脏几乎变成了一个完整的肝脏。
肝脏之所以能再生,是因为肝细胞再生能力极强。肝脏由肝细胞组成,约有2000亿个,组成约50万个肝小叶。肝小叶组成左右两半肝,右叶占全肝的60%。
正常人的肝细胞不表现出旺盛的再生能力,但在肝受损后,尤其是肝部分切除后,肝细胞有惊人的快速增殖能力。动物实验证明,当肝脏被切除70%~80%后,并不显示出明显的生理紊乱。而且残余的肝脏可在3~8周长到原来大小。人体切除二分之一肝后,不到半年就可以又长成整个肝脏。这就是为什么亲属间可以互相供肝进行移植的道理。
当肝脏受物理、化学因素损伤或部分切除时,肝实质细胞能迅速反应。肝小叶各部位肝细胞增殖反应速度不同。研究发现,骨髓细胞可以到肝脏分化成肝细胞,这样就为肝细胞再生提供了新的途径。
肝脏是公认的免疫耐受特惠器官
在人类进化的亿万年中,机体巧妙地形成了一整套自我保护机制,即任何“外来者”都不可能在人体内生存,都会被“消灭”,这就叫移植排斥。所谓移植就是用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替换受损伤或失去功能的组织或器官的方法。移植的组织或器官称移植物,提供移植物的个体称供者,接受移植物的个体称受者。
器官移植始于上世纪50年代,迄今全世界的器官移植数已达到100多万例次。人的各种重要器官,如心、肝、肺、脾、肾、胰、骨髓等都可以移植。但在这众多器官的移植中,肝移植有别于其他器官移植,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几乎不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急性细胞排斥较易控制,甚至慢性排斥也可得到纠正。总之,反应程度都轻。因此,肝脏被公认为免疫耐受特惠器官,移植前供者与受者仅需血型相配即可,而对其他器官移植必需的HLA配型并不严格。这一现象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其确切机理目前尚不清楚,可能的因素是:
1.肝脏是一个没存神经的“沉默器官”,不存在末梢神经,因此肝脏即使发生病变,一般也没有痛感,不像胃、肠、心脏等器官,一旦受损便会剧烈疼痛。因此,肝脏在无神经环境中对于机体的识别应该有所“逃逸”。
2.肝细胞中包含2000种以上的生物酶,作为人体化学反应的媒介,参与人体各类生命活动,被称为“人体的综合化工厂”。这2000种以上的酶在帮助肝脏消除识别与排斥上发挥着作用。
3.供体的肝细胞分泌可溶性HLAⅠ型抗原,可能有免疫抑制功能。
4.肝脏内有强力的清除细胞,可吞噬补体、免疫复合物和抑制血小板凝聚而避免排斥反应的产生。
5.肝脏独特的双重血供系统。
相信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谜团会越来越少。
肝移植适用于60多种疾病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上肝移植进展迅速,效果与日俱增,已成为发达国家大医院的常规手术。进入本世纪后的短短10多年中,肝移植快速发展,至今移植手术已超过两万例。
近几年肝移植发展的主要原因:
1.适应证改变:早期多为中晚期肝癌,现在良性终末期肝病、先天性和代谢性疾病逐渐增多。
2.技术趋于成熟。
3.根据不同患者、病情以及条件,开展了各种新的术式,如活体亲属部分肝移植、减体积式肝移植、劈裂式肝移植以及原位辅助性肝移植等。
4.新保存液和新一代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这样一来,肝移植成为晚期肝病的最后一道防线。目前,肝移植已适用于60多种疾病,主要包括肝脏实质性疾病、先天性代谢障碍性疾病、胆汁淤积性疾病、肝脏肿瘤等。目前,儿童接受活体亲属供肝移植,治疗目前尚无法治疗的肝衰竭,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先天胆道闭锁只能依靠肝移植
先天性胆道闭锁是新生儿长期阻塞性黄疸的主要原因,可使肝内外胆管出现阻塞并导致淤胆性肝硬化而最终发生肝功能衰竭,平均生存期为12个月。
该病患儿一般在出生后1~2周出现眼睛、全身皮肤黄染,并不断加重,同时大便出现黄白色、陶土色,尿色随黄疸加重而加深,渐渐食欲不振、营养不良,肝大、脾大、腹部膨隆。随着病情发展,会发生胆汁性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症,最终因肝功能衰竭而死亡。该病目前药物治疗无效,肝移植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
这种病的肝移植治疗,通常是由患儿父母或直系亲属捐出一小部分肝脏,一般为肝脏的15%~20%。因为人体肝脏有强大的再生功能,捐肝者不用担心自己肝脏和身体会受影响。同时,移植到患儿体内的肝脏也会随着其生长发育而生长。
亲属供肝行肝移植,不仅对供者没有影响,可依据血型、白细胞抗原及HLA的分析结果获得更适宜的供受体组织相容性配型,还有助于获得家庭心理效应,家庭人员可更加亲密地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