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40岁,于2004年2月体检发现肝包虫病在外地医院服消包片,2个月后出现黄疸伴皮肤瘙痒来院就诊。
入院查体:皮肤巩膜重度黄染,无出血点、肝掌及蜘蛛痣,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有轻度叩击痛,余无异常。查肝功能TBiI(总胆红素)199.5μmol/L,DBiI(直接胆红素)150.4μmol/L,ALT(丙氨酸转氨酶)642U/L,AST(天酶)140U/L,GGT(谷氨酰转肽酶)289U/L,ChE(胆碱酯酶)5328U/L,白蛋白44.6g/L,白/球=I.5,P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16.5秒,PTA(凝血酶原活动度)63%,尿胆红素(++),尿胆原(+-),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均为阴性,B超检查肝包虫残腔,位于肝右叶,胆囊偏小,充盈差,余未见异常。
入院诊断:药物性肝炎、急性肝内胆汁淤积。
停服消包片,予以腺苷蛋氨酸1g,还原型谷胱甘肽1.2g,甘利欣30ml,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20ml,茵栀黄30ml,以上药物每日一次静点,共给药13天,效果欠佳,皮肤巩膜黄染加重。查TBil398.6μmol/L,DBil312.2μmol/L,ALT489U/L,AST614U/L,ALP194U/L,GGT297U/L,ChE5201U/L,PT13.3秒,PTA99%,尿胆素(++),尿胆原(-),ERCP检查:胆总管胆囊迅速显影,肝内胆管显影欠佳,以右肝管明显,余无异常:停用腺苷蛋氨酸及栀黄静滴,加用强的松30mg,l/d,顿服。5天后皮肤黄染明显减退,复查TBiI155.6μmol/L,DBil46.5μmol/L,ALT169u/L,AST93u/L,ALP127u/L,GGT41u/L。
出院时患者皮肤瘙痒消失,查TBiI80μmol/L,DBil50.5μmol/L,ALT69u/L,AST51U/L,ALP105U/L,GCT40U/L。强的松每周减量5mg,一月后复查肝功,恢复正常。
讨论
消包片主要成份为阿苯达唑,每片含100mg,主要用于治疗肠道寄生虫及包囊虫病,口服不良反应仅为轻度胃肠功能紊乱,可引起转氨酶升高白,引起明显肝功能损害者少见。本例患者每天服用消包片14片,含阿苯达唑,服用两月后出现以皮肤瘙痒,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伴GGT、ALP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肝功损害。入院后停用消包片并予以保肝退黄,以及皮质激素等治愈。因此,患者在长期大量服药过程中应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特别是药物的肝损害作用,要定期复查肝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本例退黄效果不佳,而对激素反应良好,与李静、陶胜来等报道相似治疗要点是及时诊断,及时停药,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发展,防治重肝的发生对以往有药物过敏史或过敏体质的患者,用药时应特别注意,对有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应避免再度给予相同或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