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桌上常见没几口酒下肚就脸红的人。这种情况在东亚(主要是中国、日本和韩国)人群中比较常见,因此在医学上被称为AsiaFlush——亚洲红脸症。根据日本的久里滨酒精研究中心(KurihamaAlcoholCenter)的统计,在大约36%的东亚人身上存在这一现象。
为什么沾酒就脸红?
要理解为什么有的人一杯下肚就面如关公,先得了解一下酒精进入人体后是吸收和代谢的路径。人体内通常有两种酶——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2),前者将进入人体的乙醇(酒精)转为乙醛,接着后者再将乙醛转化成醋酸,最终的醋酸被人体排出体外,酒精的代谢过程就结束了。这中间过程中形成的乙醛是一种血管扩张剂,所谓人体内的乙醛在转成乙酸之前,会让毛细血管扩张,让人显得面红耳赤。
喝酒上脸的人,体内乙醛脱氢酶活性比正常人差,导致乙醛无法进一步代谢成其他产物而堆积在体内,出现血管扩张、脸红、心跳加速等现象,稍一接触酒就变成关公啦。
沾酒就脸红的人喝酒危害更大?
由于让人醉酒的是乙醇,所以人的酒量差异取决于体内能够代谢掉乙醇的能力,也就是第一步代谢反应的乙醇脱氢酶(ADH)的数量和活性差异;如果只考虑酒量,那沾酒就脸红的人代谢酒精的速度和不脸红的人并没有明显差异。可二者承受的健康风险却大不相同。因为一喝酒就脸红的人,酒精转换成乙醛后,无法快速代谢掉,体内积累的过多的乙醛不仅会让他们宿醉后更加难受,还会提升高血压和癌症的风险。
国际癌症机构(IARC)公布,乙醛能够破坏DNA,阻碍细胞自我修复,属于高风险的致癌物质。相对来说,酒精和醋酸的致癌因素都更低。所以一喝酒就上脸的人,喝酒后与高致癌物质接触的时间也更长。但由于从癌症病因的复杂性,这种分析猜测至今没有直接的实验或统计数据支持。
虽然与癌症发病率相关性并没有定论,但喝酒脸红的人确实更应该注意过量饮酒可能引起的高血压问题。在2013年底,韩国忠南大学医学研究团队的一项关于喝酒脸红者与高血压风险关系的研究有了直接突破。
他们统计了1763人的医疗纪录,包括不饮酒、饮酒后不脸红和饮酒后明显脸红的人群,结果显示喝酒脸红的人如果每周喝4个标准量的酒或更多时,患上高血压的风险明显升高,而非脸红者则是超过每周8个标准量的饮酒才会出现这样的风险(一标准量酒精是指10ml纯酒精,通常相当于87.5ml的葡萄酒/284ml的啤酒/25ml的低度中国白酒)。
所以,要明确的是,对一喝酒就脸红的人来说,酒不至于是完全碰不得的毒药,但安全饮酒的界限要比喝酒不脸红的人严格的多。当然,不仅是喝酒脸红一族,任何人饮酒都要懂得适度。
清热祛湿,行气逐瘀,通淋排石。适用于气滞湿阻型尿路结石以及震波碎石后者。
健客价: ¥46壮腰健肾,养血,祛风湿。用于肾亏腰痛,膝软无力,小便频数,风湿骨痛,神经衰弱。
健客价: ¥6健脾燥湿,宣肺平喘,化痰止咳。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所致的气喘胸闷,咳嗽痰多。
健客价: ¥17.9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健客价: ¥10.3适用于缓解普通感冒及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四肢酸痛,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咽痛等症状,也可用于流行性感冒的预防和治疗。
健客价: ¥9.5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咳嗽、咽痛。
健客价: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