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是中老年人最需要注意的季节,尤其要预防血栓的发生。
进入秋冬,天气干燥、寒冷,特别是夜间,人们入睡后,吸入干燥空气,呼出湿润空气,中老年人夜尿多,会消耗体内大量的水分,使得早晨起来后身体处于缺水状态,血液就会粘稠,在血管内流动缓慢。碰上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再加上中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硬化,血管壁口径小、弹性低,血液中的有形物质在粗糙的血管壁上容易发生粘附凝结,在流经血管狭窄分叉处时,因血流受阻,就可能形成血栓,使得局部缺血缺氧,部分功能受到损害。
血栓发生在肢体部位,症状较轻的会出现肢体疼痛,或是间歇性的跛行;如果发生在腹部,就会引发腹部疼痛;如果发生在心脏就比较严重了,会引起心肌供血不足而出现心绞痛继而发生心肌梗死;脑部血管较细,一旦发生血栓就更复杂了,甚至会导致失明或脑梗死。
那么中老年人应该如何预防血栓呢?
注意天气变化,戒烟酒
老年人对天气适应能力很差,天气过冷过热都有可能使血液粘稠度增加从而诱发脑血栓,所以一定要随时注意天气的变化,随时增减衣物。其次,也要注意戒烟戒酒,减少食盐的摄入量,每天不要超过5克。这些都对于预防脑血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进入30周岁时,就应该防治血栓。动脉血栓疾病多在50周岁至60周岁发病,但其血管壁在30岁时就开始发生变化,50周岁以上的人,特别是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人群,若出现疲惫无力下肢疼痛及发凉或麻木时,要警惕静脉血栓的形成。
平时要有生活规律
有规律的生活可以很好地预防各种疾病,特别是老年人,由于老年人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很差,生活杂乱无章就容易诱发血栓。其次,还要注意不要吃完饭后就睡觉,因为吃完饭后,血液大部分都聚集于胃肠,以助消化器官消化食物,相对于脑部血供就会减少;还有吃过饭就睡血压下降,会使脑部供血量进一步减少,血流缓慢就容易形成血栓。因此,最好在饭后半个小时再睡觉。
饮食调整
在秋冬季节预防血栓,还要注意饮食上的调整。按照多品种平衡的饮食安排,要注意一日三餐的食物营养均衡,多选择比如大蒜、洋葱、芹菜、紫菜、黑木耳、香瓜、草莓、沙丁鱼等具有降血脂、清除血液垃圾和预防血栓作用的食物。
起夜要缓慢
脑血栓往往多发生在夜间,尤其是晚上起夜的时候。由于在夜间身体里的血液流动缓慢,加上起床时身体的体位发生了变化,很容易造成心脑供血不足,所以在夜间起来时要等到清醒后再缓慢起床。早晨起来上厕所时,要改蹲式为坐式,排便时不要用力,排便时间不宜过长。平时要注意多吃蔬菜水果,以保持大便通畅。
适度运动
中老年人可以在秋冬季,做一些适度的运动,比如慢跑,快走、打太极拳等,户外锻炼时,一定要注意保暖,再是不要进行一些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