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邓振华教授团队在分析了190多万人的研究数据后,发现吃发酵乳制品(奶酪、酸奶等)与总体患癌风险降低14%相关,其中,吃酸奶的效果更明显,竟然可降低19%的癌症发病率。其中膀胱癌、结直肠癌和食道癌发病率降低最明显。
那些年舔过的酸奶盖,竟然有如此神效?
酸奶与益生菌
酸奶,即牛奶中的乳糖经过发酵而形成的凝固性乳制品。酸奶含有与牛奶相似的维生素及矿物质成分,它与牛奶的主要区别在于含有大量的有益于于人体肠道健康的“益生菌(Probiotic)”。
1965年,LillyD.M.和StillwellR.H.最先使用益生菌来描述一种微生物促进其他微生物生长的作用。现在,我们说的益生菌主要是指一种通过改善肠道微生物平衡,对人体有益的活的微生物。益生菌能够帮助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因此常被添加在酸奶中。其中,乳酸菌为人体内常见的益生菌。
近年来,随着肠道微生物研究的兴起,人们越来越关注益生菌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利弊。以往许多研究表明,益生菌确实在治疗肠道炎症性疾病、非特异性肠炎、肝性脑病和一些诸如消化不良、腹痛等肠道功能性疾病时有效。大量研究探讨了发酵乳制品与癌症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不过,科学家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有些科学家认为益生菌对人体健康无明显益处,甚至还可能有害。
190多万人的数据显示:常吃酸奶与癌症发病风险降低相关
四川大学邓振华团队在PubMed,Embase和CNKI数据库中搜索了1980年至2018年发布的乳制品摄入和癌症风险之间关系的所有文章(最后一次搜索是2018年7月2日)。其中,包含超过196万名参与者和38358例癌症病例。
分析结果表明,癌症发病风险的降低与发酵乳制品的摄入相关,吃发酵乳制品的人群患癌发病率降低了14%。而吃酸奶与癌症相关性更大,癌症发病率竟然降低了19%。进一步分析发现,吃发酵乳制品可降低食管癌(降低36%)、肠癌(降低12%)和膀胱癌(降低21%)发病率。
然而,研究人员也发现,发酵乳制品的摄入也可能增加前列腺癌(增加17%)和肾癌(增加31%)的发病率,而酸奶的摄入可能增加卵巢癌发病率约25%。
为何会出现这种反常结果?
其原因尚不明确,但总的结果认为,发酵奶制品的摄入可降低某些癌症发病率,其中酸奶的效果更明显。
尽管有上述结果,但由于该研究只将参与人群分为“吃酸奶与不吃酸奶”,并没有研究“吃多少”与癌症发病之间的关系,所以,至于吃多少,大家还是看着办吧!(哈哈,适量就好)
益生菌的作用是否被夸大了
前不久,著名杂志《Cell》上发表过相关的文章“质疑”益生菌的作用,认为当下人们把益生菌的作用夸大了,该研究指出益生菌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有效,应根据不同人的体质和肠道固有菌群特征来进行“个性化定制”,对于某些体质的人群来说,吃酸奶没有明显益处,甚至还会产生不适,例如腹泻、腹痛等。
关于益生菌的这些研究,并没有孰对孰错之分,关键在于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醒我们要正确认识益生菌的作用,切勿过分夸大与排斥。先不谈酸奶是否防癌,试问自己,难道酸奶不也是我们常常垂涎三尺的一道美味吗?我们在选择好吃的食物时是否都要确定它有益身体健康才去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