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卫生组织官方数据,妊娠和分娩并发症是全球15-19岁少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全球范围内每年有约1600万15-19岁少女和约100万15岁以下少女分娩,早育使母亲及其新生儿面临的风险都大大增加。
对一些青少年而言,怀孕和分娩是有计划、受期待的结果,但对许多人不是这样。
由于许多国家都缺乏性教育课程,一些青少年甚至不知道发生性行为需要避孕,又或者不明确该如何正确避孕、寻求避孕帮助。
为此,世卫组织与联合国人口基金(UNFPA)在2011年共同发布了一份预防早孕和减少不良生育结果的指南。
该指南就国家可采取行动提出了建议,具体包括:
减少18岁前结婚的现象;
加强宣传了解并提供支持,以减少20岁前怀孕的现象;
增加有意外怀孕风险的青少年对避孕措施的使用;
减少青少年中强迫发生的性行为;
减少青少年中不安全堕胎的行为;
增加青少年对熟练的产前、分娩和产后护理服务的利用。
科学避孕很有必要
自远古时代以来,人类一直在探索各种有效避孕的方法:
2世纪时期,一位希腊医生曾建议希腊妇女同房后反复跳跃七次以避孕;
欧洲妇女曾经采用半夜里来回推四次磨的方法来避孕;
4000多年前,我国妇女曾通过饮用汞、砒霜、或马钱子碱来避孕。
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拥有了各种各样的避孕方式,其中最有效的方式是男性输精管结扎术及女性输卵管结扎术等绝育手术、子宫避孕器(IUD)及植入避孕。
再来就是各类荷尔蒙避孕法,包括复合口服避孕药、避孕贴、阴道环及注射避孕。
而日常生活中相对频繁用到的安全套避孕、安全期避孕、体外射精的避孕效果都相对较差。
以衡量避孕方式可靠性的珍珠指数(Pearl Index)即每100名妇女使用某种避孕办法一年后所发生的妊娠数来说,某种避孕方法的珍珠指数越低,其避孕可靠性就越高。
珍珠指数为1,意味着如果100名妇女使用一种避孕方式1年,只有1位意外怀孕。
珍珠指数小于1,意味着与绝育相比,该避孕方式是可靠的、可逆的避孕方式。
在所有可逆避孕方式中,口服短效避孕药的珍珠指数在0.0-0.4之内,安全套避孕的珍珠指数在3-12之间,安全期避孕的珍珠指数是15-20。
口服避孕药进化史
历史上第一款口服短效避孕药 Enovid 诞生于1960年,曾引发全球范围内的广泛质疑。
当时世界正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时期,化学革命席卷全球,新药物和新疗法不断涌现。
在1959 年,德国希尔制药向 FDA 递交了Enovid 的上市申请。
尽管舆论压力很大,FDA 还是在 1960 年月 5 月 9 日给予了该药品上市批准,并明确表示一款药物是否获得批准只应与其安全性相关,不必牵扯道德因素。
也正因如此,近60年来各大药企相继推出了自己的口服短效避孕药,如妈富隆、美欣乐、敏定偶、达英-35、优思明等。
目前市场上以女用口服避孕药为主,尚无男用口服避孕药,但已有一些相关药品正处于开发阶段。
随着避孕药制剂中包含合成孕激素的更新换代,当前市场上共出现过四代口服短效避孕药。
它们的有效成分基本都是一种雌激素加上一种孕激素,但每款药品的配方各有细微差别:
第一代的孕激素是炔诺酮、甲地孕酮,它们属于雄激素衍生物,使用剂量大,副作用较强;
第二代的孕激素是左炔诺孕酮,会导致水钠潴留引起体重增加;
第三代的孕激素是去氧孕烯(地索高诺酮)、孕二烯酮,和第二代一样会导致水钠潴留,但可以实现预防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作用并减轻痤疮问题;
第四代的孕激素采用了屈螺酮,这是一种与传统孕激素结构不同的激素,能在保持高效避孕能力的同时有效对抗传统避孕药物引起的浮肿和体重上升情况。
此外,在避孕效果之外,口服短效避孕药还有着调节月经周期、减缓经期疼痛、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痤疮等作用。即便是没有避孕需求的单身女性,也可能会被妇科医生开出口服避孕药来治疗对应疾病。
健客专稿,转载请注明来自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