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健客资讯 > 热点推荐 > 长期治乙肝,这些安全问题不能不知道

长期治乙肝,这些安全问题不能不知道

2018-11-07 来源:健客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联盟
摘要:遵医嘱
根据《柳叶刀·胃肠病与肝脏病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大陆乙肝病毒携带者约有8600万人,居全球之首。
 
乙肝病毒在人体肝脏、血液中长期存在,若得不到有效治疗,约有30%的感染者会发展成致命的肝病。可惜,即使医疗技术发展到今天,乙肝暂时还无法根治。
 
既然无法根治,慢性乙肝治疗的意义又何在呢?
 
治疗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慢性乙肝病毒(HBV)的复制,从而减轻肝细胞炎性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肝细胞癌(HCC)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
 
要达到这个目的,最核心的关键点就是长期、持久地抑制乙肝病毒DNA的复制。
 
在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疗法上,国际通用两大类型:干扰素治疗跟核苷(酸)类似物。
 
·干扰素的疗程相对固定,结束后,能实现持久免疫控制的比例较低,且伴随较大的副作用。
 
·核苷(酸)类似物没有明确的治疗疗程,需要长期用药。临床显示,核苷(酸)类似物持续抑制HBVDNA,不仅可以减轻肝脏炎症,还可以使炎症消失,甚至还可以逆转肝纤维化、肝硬化。
即使临床显示有更大的突破,但核苷(酸)类似物长期用药治疗,长期到底得多长?这却是不少患者担心的问题。
 
核苷(酸)类似物长期用药,何时才是终点?
 
虽然目前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但各大指南提出业界了比较认可的标准,达到这些标准的患者可考虑停药。
 
欧洲肝病学会(EASL)建议:
 
理想治疗终点:经过治疗出现持久的HBeAg消失/不伴HBeAg血清学转换,可考虑停药。
 
满意治疗终点:对于达不到理想治疗终点的HBeAg阳性患者,出现持续的HBeAg血清学转换,可考虑停药。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建议: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总疗程至少4年,在达到乙肝病毒DNA低于检测下限、ALT复常、HBeAg血清学转换后,再巩固治疗至少3年仍保持不变者,可考虑停药,巩固治疗期间需隔半年复查一次。当然,延长治疗疗程,也能减少复发的风险。
 
只是,只有不到40%的HBeAg阳性患者和少数HBeAg阴性患者经过4年以上的长期治疗,能达到功能性治愈标准,更多的患者需要更长时间治疗,甚至有患者抗病毒治疗了十年以上。
 
在乙肝特效药没有被研发出来之前,长期治疗仍然是个避无可避的问题。但是,长期治疗并不等于终身治疗,乙肝患者有停药的可能。明确需要终身抗病毒治疗的,只是已经出现肝硬化的患者。
患者应知道:药不是你想停就能停
 
更多时候,不是药物无效,而是患者在长期治疗过程,没有很好地配合医生做治疗。
 
新闻曾报道过这样两件事:一位中年男性慢乙肝患者,自行停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药物导致肝衰竭,后经内科医生极力抢救才保住生命。
 
另一位年轻乙肝患者有抗病毒治疗指征,建议行抗病毒治疗,但因过分担心药物副作用及长期服用可能带来不利影响,拒绝服用抗病毒药物,且未规律复查,终因乙肝急性发作进展成肝衰竭死亡。
 
其实,患者擅自停药,少部分是因药物毒性副作用,无法耐受治疗,因经济问题等客观因素制约,多数是乙肝患者或患者家属,对疾病危害和治疗意义认识不足,不能听从医生安排坚持治疗,甚至出现自行决定治疗方案,才导致没有积极配合、听从医生治疗安排,最终危及生命。
 
患者须知:长期乙肝治疗的安全管理
 
乙肝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药物治疗中,一线药物有恩替卡韦(ETV)、替诺福韦(TDF)、和丙酚替诺福韦(TAF),三者整体安全性都不错。
 
只是,约10%成人会有不同程度的肾损伤,年纪越大风险越大,乙肝患者风险更大比例更高。对于有肾损伤的乙肝患者来说,除了考虑药物长期治疗的安全性,还应关注药物代谢是否会给肾脏带来伤害。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疗效好,同时安全性也好的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以保障抗病毒治疗的可持续性,达到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率。
 
作为患者,如实告知主治医生身体情况及过往病史,听从医生指导,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不擅自停药,才是长期乙肝治疗中的安全做法。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相关问答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资讯频道右侧轮播#)

热文排行

热门问答

用药指导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