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设备登场,诊断阿尔茨海默病仅需几秒?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即将迎来诊断新时代?
阿尔茨海默病就像苹果上的霉点,发现得越早,阻止或减缓恶化的机会就越大。
近期,两项研究结果表明,一种名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血管造影(OCTA)的新型精确和非侵入性成像设备,可在几秒内检测到阿尔茨海默病迹象。
研究人员指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眼后部视网膜小血管会发生改变,而对于有家族史的人,即使没有阿尔茨海默病症状,也会具备这种迹象。
同时,该迹象也可用来区分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起病隐匿、进行性发展的
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
数据显示,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已超800万,居世界首位,85岁以上老人中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比例高达三分之一。
虽然该病仍无治愈方法,但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原因在于,早期治疗最有可能延缓疾病进展,同时也可为患者及其家人提供更多时间规划未来。
然而,目前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并非易事。
虽说一些技术,如脑部扫描或
腰椎穿刺,可以检测到疾病迹象,但由于价格较高及危害性较大,普及起来相对困难。
因此,研究人员希望可以找到一种快速、廉价的方法,以便在最早期迹象中检测出阿尔茨海默病。
通过使用OCTA成像设备,美国杜克大学研究人员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以及健康人群的视网膜状况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阿尔茨海默病组眼后部出现了视网膜小血管丢失,且视网膜特定层也更薄,而其它两组则没有出现这些变化。
该研究主要作者、杜克大学
眼科学教授沙伦•费克拉表示,该项目弥补了当前技术的缺陷,它可以帮助人们更早地发现疾病并尽早
介入治疗。
除杜克大学之外,以色列谢巴医疗中心研究人员也进行了一项相关研究。
研究人员对400名有家族病史,但未出现症状的参与者进行了视网膜和脑部扫描,并将结果与不具备家族病史的参与者进行了对比。
结果证明,OCTA成像设备可检测出有家族史的人视网膜内层较薄,而脑部扫描则可检测出其中哪些人的海马体已开始萎缩。
该项目首席研究员、医学博士伊格尔•罗滕斯特里奇表示,当疾病远远超出可治疗阶段时,脑部扫描确实可以检测出阿尔茨海默病,但患者需要的是更快地进行治疗干预,尽量降低风险。
在此,希望这两项研究可以开辟阿尔兹海默病检测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