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治疗在产科一直是让医生两难的抉择,一般情况下,化疗药物由于其毒性较大、有着很强的致畸性,医生一般会建议产妇提前终止妊娠,有的家庭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孩子却因为肿瘤而失去,也曾经有过为了保护孩子而不治疗癌症的母亲,最终因为癌细胞多器官转移而死的案例发生,这样的悲剧或许未来可以减少甚至避免——东京的圣路加国际医院的研究者总结了他们2005-2017年共计91例的妊娠期化疗案例,揭示了一边妊娠一边化疗的可能性。
对于日本而言,日本女性的少子化、晚产化已经成为主流趋势(日本一直没有计划生育政策),总体来看,35岁以上的产妇占总体的27%左右,这些高龄产妇同样也是乳腺癌的高发人群,相对于30岁以下的人群,35岁以上的人群乳腺癌发病率更高,48岁以上则更高,从西方的数据来看,妊娠期合并乳腺癌的频率已经达到约1/3000的程度,对于那些“下一胎恐怕很难”的患者,这种两难的抉择很容易摧毁一个家庭的希望。
该院肿瘤科的北野敦子医生在第16届日本临床肿瘤学会上发表了她们团队最新的研究成果,她们阐述了在各个妊娠时期的化疗的安全性,探讨对于胎儿影响最小的化疗方法;当然,这一切的治疗是以保证产妇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的,具体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肿瘤的恶性程度和产妇身体情况以及妊娠的时期来制定化疗方案。
在妊娠初期,即12周以内,这是一种有或无的关系,胚胎在这个时期对于药物极其敏感,一点致畸因素即可导致流产,因此该阶段无法进行化疗,在怀孕中期即12-28周,可以考虑使用单剂量的化疗手段,32周以后的后期可以考虑完整的化疗方案,产后继续化疗时不可以进行哺乳。
另外,从整体的生存率来看,哺乳期发生乳腺癌的患者整体死亡率高于妊娠期的,而妊娠期乳腺癌生存率与非妊娠期的近似,这或许从另一个侧面证明妊娠期的产妇进行化疗后的预后并不会更差,也就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该治疗的必要性。
“既保大也保小”一直以来都是医学追求的目标,随着越来越多靶向药的问世,一些类型的癌症、包括一些乳腺癌已经可以显著提高生存率,曾经的两难决定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不再是一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