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岁男孩梦中猝死,养得白白胖胖是最大的误区
摘要:有一种瘦,叫奶奶觉得你瘦。
世界上有一种瘦,叫奶奶觉得你瘦。
在“养猪”领域,没有人能比中国老人更加出色。新浪健康一项调研数据表明,60%孩子的肥胖,是由隔代
育儿造成的。
如果一个孩子是由两边的老人共同抚养,出于攀比的心理,孩子则会更加肥胖。
而也有40%的孩子,是由父母亲手喂胖的。
让人误以为,在怀孕阶段,他们读的不是《科学育儿指南》,而是农业部指定的《家庭养猪指南》。
在中国北方某些地区,3对到6岁的幼儿肥胖和超重率已经达到30%,而综合全国的情况看,我国3岁到6岁的幼儿肥胖率以及超重率,已经是全球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孩子想吃就给他吃”“只要能吃,就还没饱”“孩子在长身体,多吃点无所谓”
传统观念认为,孩子白白胖胖的,才叫健康,但这其实是一个悲哀的育儿误区。
小海是个江西男孩,爸爸妈妈带着他来浙大儿院看病时,他才4岁7个月。5岁不到的小海,腰围已经达到95公分,快赶上成年人了,身体质量指数(BMI)超过35,属于重度肥胖。
检查显示,小海已经有各种肥胖引起的代谢性疾病,高血脂、高血压、脂肪肝,一个都没落下。除此之外,他还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晚上睡觉的时候鼾声如雷。
还没来得及诊治,小海就在一次睡梦中与世长逝。
前段时间,新闻报道了一个七岁的男孩,因为出生时只有5.2斤,父母立志把他养胖。长期吃各种汉堡炸鸡可乐,七岁的时候,体重就飙到了110斤。
有天早上父母发现孩子在睡梦中停止了呼吸,送到医院抢救,医生诊断7岁的男孩患有
心脑血管疾病,因脑血管爆裂抢救无效死亡。
父母哭得撕心裂肺。但又是谁间接害死了他们?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除了影响健康,儿童肥胖还可能影响智力成长。
近年来有人对部分小学肥胖儿童进行智力检测,认为肥胖可使儿童智力得不到充分
发育,学习方面运算和思维的敏捷性处于劣势。
因为只是调研结果,暂未有相关研究。
进入青春期后,肥胖的孩子,在人际交往中更加容易自卑。
1、不敢鼓起勇气融入集体,怕因身材被嘲笑和拒绝
2、不敢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害怕显露身材
3、有可能被校园暴力,被取各种嘲笑身材的外号
这份自卑有时会伴随他们的一生。
如果一个孩子成长的阶段,贴上的是“害怕”“不敢”“不配”的标签。那他的人生,恐怕会很灰暗。
别让无知的爱,最终变成刺向孩子的刀。
相比成人,孩子的各项器官,身体机能都不够成熟。他们的减肥方式,不宜用力过猛。
1、控制食量,减少零食
肥胖的儿童,都是家长不控制孩子的饮食量或者吃了过多高热量的零食造成的,吃的多没消耗完,导致堆积了大量脂肪。
2、加大运动
孩子本身就是天性玩,但家长控制了孩子玩的时间,导致摄入的食物的热量无法消耗,建议家长让孩子在非学习状态下出去玩耍。
3、提升睡眠
孩子的睡眠质量,也需要家长注意一下,尤其是孩子学习压力大的时候,不规律的睡眠,也会造成孩子的肥胖现象的。
孩子喜欢吃盐或者是喜欢吃糖的话,也会引起孩子的脂肪的堆积,吃太多盐和糖,也会引发孩子其他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