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最痛不过伤口撒盐。
更尴尬的是,这把盐还是你最亲的人以爱之名撒的~
近日,现代金报就报道了这样一起事件:宁波一名3岁男童被开水烫伤后,外婆凭“经验”用老家土方法,在男童烫伤处——胸口撒了把食盐,致其伤情加重。
据宁波市妇儿医院烧伤科副主任医师杨明忠表示,患儿送至医院检查发现,男童全身约15%的面积烫伤,两个上肢伤势稍轻,胸口为三度烫伤。杨明忠医师还表示,当听说家长在外露的伤口撒盐时,感觉自己都要“傻”了,如果不是胸口上撒盐,孩子的伤情不会发展到三度。
伤口撒盐为何会加重伤情?
撒盐加重伤情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撒盐会造成外露伤口形成高渗环境,导致伤口周围组织细胞严重脱水、坏死。同时,盐还会刺激神经让疼痛加剧,致伤口难以愈合。
二是食盐中如果混有杂质或细菌,还可能引起创面细菌感染。
烫伤应该如何正确处置?
无论是烧伤还是烫伤,首先要做的就是给创面进行局部降温。就近利用干净的自来水或矿泉水冲洗伤口,以降低创面残余热量对深部组织的伤害和疼痛感,为后期的治疗和恢复做好铺垫。
需要注意的是,用凉水冲洗就行,不宜使用冰水冲洗。
其次,视创口面积大小,考虑送医院诊治。
一般的小伤,面积不大,伤口较浅,可用络合碘消毒,再涂抹烫伤膏,必要时口服消炎药。
当烫伤面积较大,小孩烫伤面积在10%以下,成人烫伤面积在20%以下,应先进行紧急处置,也就是局部降温,如果伤口与衣服存在黏连,千万不能硬扯,应用干净剪刀剪开,持续冲水降温,等热痛感得到缓解后再用干净纱巾或毛巾轻遮,尽快送医院救治。
当烧伤面积超过20%时,那就啥也别说了,争分夺秒送医院就对了。
总的来说,皮外伤处理三部曲“消毒+清创+包扎”要牢记。
常见皮肤外伤处理5大误区:
生活中免不了磕磕碰碰,外伤处理得当则伤口愈合快,且能减少疤痕出现。处理不当,不仅愈合慢,还可能引发感染,影响皮肤美观。那么,日常生活中皮肤伤处理误区都有哪些呢?
1. 偏信土方子
无论是割伤、烫伤或是烧伤,首先要谨记一条:不要依偏方、土方法自行处理,如涂酱油、醋、牙膏,甚至是淤泥、人黄等,不仅会影响医生查看伤情,还会导致创面感染。
2. 包扎过紧
伤口不包扎容易沾染尘土,且伤口干燥不利于愈合。包扎过紧,则会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同时接触氧气机会减少,同样会导致伤口愈合时间变长。
3. 反复使用消毒水
不消毒不好,反复消毒对伤口愈合也不利。反复使用消毒水,会破坏新生肉芽组织(伤口面黄色薄膜),降低白细胞活性,最终影响伤口愈合。
4. 频繁换药
频繁换药会牵扯、破坏新生组织,增加感染风险及愈后瘢痕形成。
5. 滥用抗生素
新的肉芽组织生长时会刺激神经,出现局部发痒的情况,这时千万别抓挠或滥用抗生素、激素止痒,以免影响伤口愈合。只有当伤口出现局部感染,并伴有身体不适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消炎药。
此外,促进伤口愈合,饮食也十分重要,尽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煎炸油腻性食物,应多吃富含多种维生素的新鲜果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