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52岁女性,头痛十年,加重2月,DSA显示右侧床突上段大动脉瘤,成功行Pipeline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经治疗后,可以看到,在动脉期和静脉期,动脉瘤瘤腔内出现造影剂滞留,提示瘤腔内血流缓慢、血液停滞,有利于短期、快速形成血栓而闭塞动脉瘤。
近日,身患颅内大动脉瘤的张大妈(化名)接受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的Pipeline支架辅助下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这也标志着Pipeline支架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在华南地区顺利开展。
52岁的张大妈数年前就开始出现阵发性头痛,休息后可以慢慢缓解,一直未加注意。近几个月头痛逐渐加剧,靠止痛片才能缓解。经头颅CTA检测,发现左侧颈内动脉上长了一个大动脉瘤,最大直径竟然达到了1.5cm。
经过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血管组段传志教授、何旭英副主任医师团队的研究,考虑到张大妈所患的动脉瘤体积大,普通支架辅助下弹簧圈栓塞不仅费用高,而且存在较高的复发率,难以达到治愈的目的,建议使用专门针对大型动脉瘤而设计的Pipeline支架进行血管内栓塞的微创治疗。
Pipeline支架是近年来研发出来的一种专门用于治疗颅内大动脉瘤、复杂动脉瘤的新型支架,由48根网丝编织而成,孔率(网孔面积占支架所围成的总面积比例)约为65%~70%,故亦被称为密网支架或低孔率支架。其治疗机制是通过增加支架网丝密度,对载瘤动脉进行血管重建,干扰动脉瘤内的血流动力学,从而诱发动脉瘤内血栓形成并促进瘤颈部内膜的修复。其复发率低,而且治愈率高达95%。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大型医院可以独立开展该项技术。
Pipeline支架也被称为密网支架或低孔率支架
针对张大妈的病情,段传志教授和何旭英副主任医师团队为其制定了Pipeline支架辅助下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的微创治疗方案。首先在全麻下为张大妈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然后根据术中3D-DSA进行图像的三维重建,获取颅内动脉瘤的准确大小、位置、瘤颈朝向、以及载瘤动脉走形及曲度,先在微导丝导引下将支架导管横跨动脉瘤瘤颈置于载瘤动脉远端,然后将弹簧圈微导管置入动脉瘤瘤腔,成功释放Pipeline支架后,然后经弹簧圈微导管缓慢填入弹簧圈进行动脉瘤的疏松栓塞,诱发瘤体内血栓形成,从而闭塞动脉瘤,重建载瘤动脉,促进瘤颈部内膜的修复,达到动脉瘤的彻底治愈。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艰苦奋战,张大妈的手术获得圆满成功,目前已经康复出院,等待三个月之后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