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冷天,7大器官最易崩溃
最冷时节,身体面临重重考验,如果不注意调养,有些器官会很容易“生病”。
1血管:遇冷易变脆
冬天是
心脑血管的“魔鬼季节”,寒冷刺激会使血管痉挛,血压波动性增大,导致脑出血、脑梗死等增多。
建议:时常测量血压、并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适当吃些山楂、黑木耳、金橘、大蒜、洋葱等能疏通、软化血管的食物。
2心脏:最怕温差大
二附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杨人强介绍,冬季室内外温差大,一进一出很容易引发冠状动脉痉挛,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建议:外出要保护好头部和手脚,尽量佩戴手套、帽子和围巾;睡前用热水泡泡脚;洗澡时先放热水,等水温合适后再脱衣服。
3肺:雾气最伤肺
冬季清晨雾气浓厚,寒冷、干燥的空气经过肺才能进入人体,此时不加以防护,很容易诱发
咳嗽等呼吸道疾病,还可能落下病根,导致来年复发。
建议:冬季晨练不要太早,最好等9点左右、雾气散去后再锻炼;雾霾天外出要戴上口罩;积极补充水分也有助养肺。
4胃:代谢会变慢
冬季是脾胃病的高发期。天气寒冷,胃本身就有些倦怠,如果食用过冷、过生、过硬的食物,会给胃带来额外负担。
建议:多吃牛、羊肉等温性食物,有助增强御寒力。
怕冷的人,可适当放些葱、蒜、生姜;容易上火的人最好配上白萝卜。
5前列腺:也会得“感冒”
受凉是诱发前列腺炎最常见的原因。低温下,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会显著增强,使前列腺腺体收缩,容易造成慢性充血,导致尿道内压力增加。
建议:不憋尿,注意小腹部及后腰部的保暖,不要坐在石凳上;吃一些对前列腺有益处的食物,比如西红柿、苹果等。
6鼻子:病菌易入侵
鼻粘膜的黏液分泌在冬季会减少,鼻子的“屏风”作用也会减弱,导致有病菌的空气直接进去肺内,增加了呼吸道感染几率。
建议:二附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刘红兵提出,睡前用温淡水盐水清
洗鼻腔;或将热水倒入杯中,缓缓深吸水蒸气,每次约十分钟,早晚各一次,能滋润、清洁鼻粘膜。
7耳朵:御寒力最差
耳朵、鼻子、手、脚部都处于神经末销,血流量少,到了寒冬格外怕冷。如果耳朵暴露在外,甚至会有冻得头疼的感觉。
建议:外出时最好带上耳罩,进入室内时可以用手搓一下耳朵,让其快速回暖。耳朵受冻后,不宜热水敷贴,以免加重症状。
寒冬,身体最怕你做7件事!
1洗澡水太热
用太热的水洗澡会使皮肤血管明显扩张,大量血液流到全身皮肤,导致心脏缺血缺氧。若有寒气进去室内,血管又会收缩,冷热变化会刺激血压和心率。
2一骨碌爬起床
杨人强医师提醒,冬天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而心血管壁在清晨最脆弱,70%~80%的心脑血管病猝发都在此时。醒后猛起身,血压一下上不来很容易引发意外。
3用围巾捂口鼻
围巾一般不常清洗,会大量吸附灰尘和细菌,且其纤维容易脱落,用围巾捂口鼻,很可能诱发呼吸道疾病。此外,围巾不建议太长,以免骑车时发生绞缠引起窒息。
4一大早锻炼
冬季清晨寒冷,心脑血管因此受到明显刺激,且早上污染堆积严重,并不适宜锻炼。最好在下午三四点进行,以慢跑、快走为宜,运动前至少热身20分钟。
5开电热毯睡觉
不少人晚上睡觉喜欢用电热毯,或者用热水袋取暖,时间长了容易引起低温烫伤,特别是糖友,很可能烫伤了而不自知。电热毯最好在睡前开启,睡觉时一定要关掉。
6不注意开窗
越冷越要多喝水。人们待在温暖的室内,很少外出活动,但并不意味着人体消耗的水分减少。如果喝水少,血液浓稠度就偏高,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7不及时补水
越冷越要多喝水。人们待在温暖的室内,很少外出活动,但并不意味着人体消耗的水分会减少。如果喝水少,血液浓稠度就偏高,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二附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师傅缨介绍,中医认为,数九寒天是一年中阴气极盛而阳气始生的转折点,此时最容易吸收外来的营养,发挥滋补功效。
1.食宜温
温性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猪腰等,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黑芝麻、黑木耳、黑豆等黑色食物多能入肾,是冬季养肾的首选食物。
2.睡宜早
为了顺应冬藏,人们在起居上应该注意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清晨不妨赖床几分钟,伸伸懒腰,或者靠在床头坐三五分钟再起。
3.动宜慢
冬藏季节,锻炼要有节制,微微出汗就好,建议选择一些舒缓的运动,如慢跑、踢毽子、打拳、散步等,以免扰动阳气。
4.头宜暖
头部、胸背部、足部是需要重点保暖的部位。避免湿发出门,胸背部可多加件衣服,选择保暖的鞋子,并经常热水泡脚。
5.心宜平
注意积极调解心态,节制喜怒,多听音乐,参加娱乐活动。还要多晒太阳,接受“光合作用”,等待寒冷过后的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