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定义:
是一种因前尿道发育不全,而致尿道口达不到正常位置的阴茎畸形
尿道口可出现在阴茎舟状窝至会阴部的途径上,部分伴发阴茎下弯,严重时尿道开口于阴囊甚至于会阴部,酷似女性。
病因:
具体原因尚不明确,目前研究考虑可能与这几种原因有关:
胚胎学原因
基因遗传
激素影响
表现:
尿道开口位置异常:尿道开口位置异常,一些患儿甚至必需以下蹲的姿势排尿。
包皮异常分布:阴茎外观异常,患儿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心理障碍。
阴茎下弯:阴茎无法伸直,对成年后的性生活造成障碍。
分型:
尿道下裂根据尿道口位置分为四型
I阴茎头、冠状沟型
II茎体型
III阴茎阴囊型
IV会阴型
伴发畸形:
尿道下裂患儿常常伴发其他畸形,如:
腹股沟斜疝
睾丸下降不全或隐睾
前列腺囊(重度占10-15%)
上尿路畸形
治疗
手术年龄:6-18月之间;
手术方法多达300余种;
术后合并症较多,如:尿道瘘,尿道憩室状扩张,尿道狭窄。可能需要进行多次手术。
治愈标准:
阴茎下弯完全矫正,成年后正常性生活;
阴茎头正位尿道口,裂隙状尿道口,站立通畅排尿,尿线呈柱状;
阴茎外观满意、接近正常,包皮分布均匀无赘皮。
治疗现状分析:
尿道下裂的治疗非手术不能纠正,属于整形手术,通过各种手术方式重新建立尿道,争取能达到治愈标准是每位手术医师的最大愿望。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生各种并发症不可避免,而通常对于大部分患儿家属来说,发生并发症的发生却是无法接受的。手术容易产生纠纷,因此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并没有很多的外科医生愿意开展该项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的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