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90后油腻中年标配,
是保温杯里泡枸杞,
真扎心!
可不得不说,
泡枸杞是我们由来已久的养生方式啦~
不过,
常喝枸杞水对身体真的好吗?
其它的药材(如人参、麦冬、胖大海等)泡水又如何呢?
枸杞泡水真的养生吗?
枸杞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如维生素A、维生素B1)
以及多种氨基酸,并含有大量活性成分,
(如β-胡萝卜素、叶黄素、玉米黄素、枸杞多糖以及甜菜碱等)
具有明目、滋阴、补肾、养肝、润肺等功效。
好处确实多,但枸杞泡水营养却不大:
枸杞中所含的维生素大多是水溶性的,遇热容易被破坏。
枸杞所含的生物活性物质(如枸杞多糖、类胡萝卜素)如果时间或温度不够时,很难析出。
只喝水不吃枸杞,摄取到的有效成分不多。
因此建议,喝水的同时,要把枸杞也一起吃了,这样才是完整的营养补充。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15克左右的枸杞比较合适,也就是每天放十来粒枸杞子在杯里,可以反复泡茶很多次哦!
枸杞这样吃更有营养价值
枸杞除了拿来泡水,服用方法还多种多样,比如煲汤、煮粥、熬膏、泡酒、做菜,以及当成零食直接吃。
枸杞+红枣养血安神
材料:枸杞少许、红枣3-4个、红糖适量。
做法:将红枣、枸杞洗净,红枣撕开或者切开,直接加入热水冲泡即可,可适量加入红糖调味。
枸杞+山药冬季最佳
材料:山药600克,大米适量,枸杞少许,盐适量。
做法:
1、山药削皮洗净后切成小丁,米洗净后连同山药一起倒入锅中;
2、大火煮沸后放入枸杞,再换小火慢熬15分钟左右;
3、待粥变得粘稠,再撒些葱花和盐即可。
枸杞+银耳滋补健身
材料:枸杞少许,水发银耳150克,冰糖25克,白糖50克。
做法:
1、银耳洗净入温水中涨发1个小时,除去杂质泡入清水中;
2、汤锅置旺火中添水烧沸,放入冰糖、白糖烧沸后撇去浮沫,待糖汁清白时将银耳、枸杞放入汤锅,炖至银耳有胶质时即可。
不过,从食用方法上来说,用枸杞子泡水、煲汤或煮粥,都不如直接嚼着吃,更有利于发挥枸杞的保健效果。
不得不说,还是懒人有懒福呀~
除了枸杞,这些泡水喝也有奇效
01西洋参泡水
主要功能:西洋参具有滋阴补气,宁神益智的作用,适用于失眠、烦躁、记忆力衰退。
方法:用开水冲泡参片或参须,加盖5分钟即可饮用,每天3~6克。
02麦冬泡水
主要功能: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
方法:用开水冲泡后代茶饮用,每次3~10克,每天1次即可。
03胖大海泡水
主要功能:适用于风热邪毒侵犯咽喉所致的嘶哑。因声带小结、声带闭合不全或烟酒过度引起的嘶哑,用胖大海无效。
方法:胖大海3~5个,热水冲泡20分钟左右,水变成茶色即可。
下列几种中药材泡水喝对身体也有益
药材搭配
功效
苦荞、黄芪、枸杞
气虚、肾虚、消除疲劳、降三高
金银花、菊花、山楂
舌苔黄腻、湿疹、痤疮、脂溢性皮炎
金银花、麦冬、甘草
咽干、咽痒、咽痛、慢性咽炎
莲子心、金银花、菊花、茉莉花
口舌生疮、牙龈上火、潮热盗汗、心烦失眠、口干口苦、小便赤黄、便秘
莲子心、金银花、菊花、决明子
清热袪火、润肠通便、排毒养颜
菊花、百合
清肝火润肺、清心安神
菊花、柠檬、山楂
袪火、明目、消脂袪油
菊花、枸杞、决明子
眼火旺、眼干涩、眼模糊
菊花、玫瑰花、荷叶或番泻叶
便秘、清脂、减小腹脂肪
雪菊、枸杞、玫瑰花
美白养颜
胎菊、甘草
口腔溃疡、舌苔厚白、小便黄
胎菊、枸杞
醒脑明目、适宜电脑族/上班族
桃花、柠檬干
润肠通便、防便秘
桃花、柠檬片、百合花
除痘、润肺、清火
玫瑰花、玫瑰茄、桃花
袪斑、除痘、补水
玫瑰花朵、柠檬一片、茉莉花朵
美容除暗斑、缓和紧张情绪
玫瑰花、枸杞、菊花、乌梅
调解内分泌、消除疲劳
陈皮、荷叶
健脾理气、减肥
三七花、山楂干
降压、降糖、降脂、软化血管
三七花
清热、平肝、降压
值得注意的是,好的中药材泡水喝确实有益于身体,但也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疾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药材,这样饮药茶才能真的起到好效果。
即便泡茶的药材对症,也不意味着可以长期饮用。一切最好都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而且药材泡水也只能作为日常养生,有问题还是要及早就医哦~
现在小薇打算泡一杯枸杞水,
开始一周的工作啦,
祝你也有美好的一周!
如果觉得本文有帮助,记得点个赞哟~
一、用中药材泡水有什么功效?
中药材泡水的功效根据药物的性质有很大区别,主要有补气,养阴,生津,滋肾,清热,明目,补血等功效。比如:
荷叶具有降三高、平肝火以及清热养神、清暑利湿以及保健作用;
薄荷清凉润肺,具有提神解郁,消炎止痒等作用;
菊花具有清肝明目、保护视力、消炎等作用;
金银花具有疏风止痒,杀菌利尿等作用;
三七花具有一定的舒情解郁,活血化瘀的作用;
黄芩泡水具有一定的解表疏寒,提高抵抗力的作用。
二、中药材泡水有什么注意事项?
质硬、味苦、有毒、有刺激性之类的中药,如龟板、黄连、附子、辛夷等,都不适宜泡水饮用。
一般来说,体质偏虚、偏寒的人,比如平时感觉中气不足、精力跟不上,特别怕冷但不怎么怕热,一降温就容易感冒生病的人,可以用一些补益类的药材来泡茶。
相反,如果是怕热不怕冷、容易长痘、小便短赤的人,就可以用一些“去火”的凉性药材泡茶。
至于老人、儿童、病人则更要慎重,儿童通常不建议喝药茶和凉茶,否则很容易脾胃受不住而引发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