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健客资讯 > 保健 > 老人健康 > 老年人如何防治肾脏病 ——积极预防、早期诊断、合理治疗

老年人如何防治肾脏病 ——积极预防、早期诊断、合理治疗

2018-03-30 来源:北大人民医院肾内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联盟
摘要:老年人肾脏功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比如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从而导致肾脏清除功能降低,服用某些药物时更容易出现药物性肾损伤。

 老龄化现在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严峻挑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更为严峻和艰巨。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老年CKD病因复杂、病程隐匿、影响因素多、表现不典型、进展快等特点,知晓率、诊断率和治疗率均很低。

 
那么,老年人应该如何应对慢性肾脏病的困扰呢?

肾脏病为什么会缠上我
 
很多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通常会问:慢性肾脏病为什么会缠上我?这个病是怎么来的?还有一些老年朋友会问:肾脏病可以预防吗?
 
老年人CKD发生率为什么比较高呢?一方面,老年人肾脏功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比如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从而导致肾脏清除功能降低,服用某些药物时更容易出现药物性肾损伤。老人按说明书常规剂量服用某些药物,对肾脏来说可能已经“超量”,就会进一步导致发生肾损伤。例如,非甾体类药物,也就是解热镇痛药物,大部分经肾脏排泄,滥用或超剂量使用对肾脏的损害可想而知,特别是高热合并严重腹泻、脱水时,用药更要格外小心。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改变,由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代谢性疾病引起的慢性肾脏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已超过了老年人“传统”的好发肾脏疾病(如膜性肾病、肾淀粉样变、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等)。
 
因此,老年人服用某些药物时要注意适度减量,尤其是有肾脏病的老年患者,不论何病,就医时一定要告诉医生自己的病情及用药情况,医生会根据肾功能检查结果,用公式计算出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从而确定合适的用药剂量。若老年人能够积极治疗易引起慢性肾脏病的相关疾病,遵医嘱合理服药,不听信小广告而滥用药物和成分不明的保健品,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将会明显减少或延缓慢性肾脏病的发生。

定期检查,早期发现肾脏病
 
正如其它慢性疾病一样,CKD也被临床医生称为“隐形杀手”。那么,老年人怎么知道自己是否得了CKD呢?它有哪些常见症状?是不是通过这些症状就可以判定自己是慢性肾脏病患者呢?
 
慢性肾脏病的常见症状有水肿、尿色或尿量的改变、疲乏无力、面色苍白、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但这些都不是CKD的特有症状和体征。CKD没有特有的症状,甚至有些患者无症状,是否患有慢性肾脏病需要进行相关检查加以确认。如果老年人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做尿常规、血常规及肾功能检查,以确定是否患上了CKD。
 
另外,老年朋友,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痛风等疾病以及常年大量服药的老年患者,不管有无上述症状,都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筛查,包括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项目。而对于已经患上慢性肾脏病的患者,同样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诊及相应检查,便于医生观察疾病进展情况及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并据此进行药物调整。

进行合理的个体化治疗
 
和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人常见疾病一样,慢性肾脏病很难彻底治愈。但得了慢性肾脏病并不可怕,只要进行合理治疗,最大限度地延缓疾病进展,积极控制合并症和并发症,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仍然可以安度晚年。
 
根据肾小球滤过率,临床上把CKD分为5期,CKD的并发症如肾性贫血、电解质紊乱、钙磷代谢紊乱等一般从CKD3期以后开始出现。对于慢性肾脏病及其并发症、合并症,应因人而异、因病而异的进行个体化治疗。比如,对于合并蛋白尿的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以及尿蛋白量较大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可以选择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这两类药物有独立于降压作用之外的降低尿蛋白的作用,还能够保护肾功能和心脏,但它们只适用于早期CKD患者及透析患者,而不适用于肾功能严重受损的非透析患者以及严重高钾血症、双侧肾动脉狭窄等情况。
 
如果慢性肾脏病发展到终末期肾衰竭,患者需要进行透析或肾移植等肾脏替代疗法,这将为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一些麻烦及沉重的经济负担。积极预防、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是防治老年慢性肾脏病的关键。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相关问答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资讯频道右侧轮播#)

热文排行

热门问答

用药指导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