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火了一个话题:和路怒症同车是种什么体验?
贴子里似乎闻到了战场上硝烟和决绝的气息!
我朋友因为路怒,爱车一年进了13次修理厂,现已经被他媳妇儿和老妈明令禁止自驾上路。
——@阿放先生
路灯不够看开那么大远光找你妈坟呢?
——@妮妮熊
扶手箱里的矿泉水不是用来喝的,一般操作是对骂无果后打开玻璃窗砸过去。
——@刘老六
比他快的都是赶着去投胎的!比他慢的都是属乌龟的!跟他速度一样的都是不服气的!
——@康斯坦丁
要不是老娘心情好,今天就跟你丫同归于尽!!
——@宠爱Max
哈哈哈哈哈哈,我他妈不是小仙女么,怎么开车的时候就自动切换成了神经小恶魔
——@小仙女
“路怒”(roadrage)是形容在交通阻塞的情况下,开车压力与挫折所导致的愤怒情绪,发作者会非理性驾车。
从医学角度看,路怒症犹如精神医学所讲的一种反应性精神障碍。即在外因刺激下出现的阵发性精神失控,如幻觉、晕厥、狂怒、歇斯底里等症状。——对,路怒原来是种精!神!病!
惊不惊喜?害不害怕?
2000年前的路怒族鼻祖
陈胜(就是那个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的马夫庄贾是历史上第一个有名有姓的路怒族,而且办了件大事——把车上的领导陈胜杀了……
秦朝末年,陈胜兵败撤退,赶车的马夫叫庄贾。他们夜以继日地逃亡,可车子毕竟是马拉的,不像现今的法拉利。马乏了自然越跑越慢。陈胜心中一焦急,领导脾气就上来了,对着庄贾一顿臭骂,什么难听的话都有。庄贾本来开夜车就累,这么一来,“路怒症”就犯了。当车行驶到“下城父”,他索性将陈胜给“咔嚓”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坐路怒族的车记得带防身武器路怒害人害己,“司机”们若不能及时调整情绪,以行车安全为重,许多人间惨剧就可能上演。
路怒族的四个等级
第一级:微路怒
状态:虽然焦躁,还不至于脑门充血。
表现:微蹙眉连声“哎呀哎呀王八的蛋蛋呀。”
诗云: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第二级:大路怒
状态:丹田已经燥热,胸腔已经点燃。
表现:摇下车窗吼“想死找别人的车去”“奔丧也没你这么赶”“按你大爷的喇叭”
诗云: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第三级:暴路怒
状态:随时处于岩浆边缘,硫黄的气息充盈车厢
表现:目光所及之处,均为谩骂对象,骂天骂地骂空气。
诗云: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第四级:疯路怒
状态与表现:我有个朋友,从上海沿着沪宁高速到无锡,快要到出口了,被开宝马Z4的女生闪了多次远光,结果眼珠血红,跟着她车屁股一路远光,一路咆哮冲到镇江,以女生服输减速让他先过才结束。然后再掉头回无锡。
正所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请息怒的分界线
从心理学角度,到底是什么刺激了司机的愤怒基因?
1、匿名性
路怒的产生很大的一个原因也是因为车身和车玻璃带来了较大的匿名性(Ellison,Govern&others,1995),人们无法直接和清晰获得车内人员的相关信息,使他们感受到的社会约束和评价顾忌降低,进而降低了自己的责任意识,同时也促进了攻击性的释放,增加了人们违规的概率。
(恐怖分子通过蒙面提高自己的匿名性)
2、反应性
当我们看到别人的违规行为时,也会促进我们的反应性愤怒,这种愤怒的本质是一种条件反射。他人的违规行为让我们知觉到自身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进而产生更多的愤懑。如果一些人还一副“我是凭本事插的车”的样子,我想是谁都会变“路怒”。
另外,车辆产生的噪音、封闭空间带来的气流不流通和高温也会对身体造成反应性愤怒情绪。
3、对不确定性的厌恶
人们喜欢规避不确定性,本来计划地很好八点半踩点上班,结果遇到大塞车,这个时候我们也会因为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不愉快转移到身边可以发泄的事物中。进而产生“路怒”行为。
我们的攻击行为大多都是习得的,而这也意味着控制它们存在很大的希望。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自己和身边的人成为路怒族呢?
保持身体舒适度
身体的不舒适会带给我们更多的烦躁,进而提高我们的愤怒水平并且外显于行为。在堵车情况下尽量将座椅空间放大,让身体和腿部尽量舒展,在夏天里将空调适当调低两度也是缓解愤怒情绪的有效方法。
勿猜测别人的驾驶心态
当他人驾车违规的时候,不要用自己的心理假设来解释原因,什么“他以为我好欺负”、“他就是故意要阻挡我”等等。——心中默念:一看就是新手,当然是选择原谅他……
车中常备口香糖
嚼口香糖时,唾液里面的皮质醇水平会下降,因为皮质醇和压力感成正比,可见咀嚼舒缓压力感是一种生理现象。人在嚼口香糖的时候,α脑波会增加,而α脑波的减弱与紧张情绪的产生密切相关,由此可推断出,咀嚼口香糖可使人的情绪放松。
提供确定性和预留充足时间
如果我们能够预见自己可能遇到的情况,那么我们也就可以很大程度减少这些事情带来的不满。把出行时间预留充裕亦可以缓解紧张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