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壮年离不开手机、计算机,视力好模糊?白内障术后找回清晰视力
摘要:白内障是一种人体常见的眼部退化性疾病,主要成因是眼球水晶体内部的氨基酸和蛋白质因紫外线、蓝光、老化等因素,而出现混浊、变白;进而引起视线模糊、视茫茫、颜色对比差(色调改变)、眼前出现黑点、近视度数突然飙升等不适症状,严重甚至可能会导致失明,其严重性不容小觑!
青壮年注意,过度使用计算机、手机等3C产品,在蓝光、强光刺激下,恐使水晶体早熟,使得恼人的白内障提早报到,造成视力模糊、视觉敏感度变差等。眼科医生表示,根据台湾卫福部全民健保资料,台湾白内障患者门诊人数2015年高达105万人,相较2005年72万人涨幅近5成。其中35至49岁的青壮年罹病人数成长比例更高达6成以上,成为现代人最新的健康隐忧!
青壮年罹患白内障机率增6成
工作紧盯计算机、下班频看手机是祸首
眼科医生何一滔表示,过去白内障多好发于年纪超过60岁以上的年长者身上。但近年来白内障发病年龄却有逐年下修的趋势,尤其是,正逢社会的工作主力菁英的青壮年,因为工作关系,必需高度使用3C产品,不管是工作需要长时间看计算机,或是下班后紧盯手机追剧、放松,于是成为年轻型白内障的候选人。
至于“白内障”对人体视力究竟有哪些健康危害?何一滔医生解释,白内障是一种人体常见的眼部退化性疾病,主要成因是眼球水晶体内部的氨基酸和蛋白质因紫外线、蓝光、老化等因素,而出现混浊、变白;进而引起视线模糊、视茫茫、颜色对比差(色调改变)、眼前出现黑点、
近视度数突然飙升等不适症状,严重甚至可能会导致失明,其严重性不容小觑!
近视度数骤增、视力模糊、色调改变?
小心,恐是白内障上身
何一滔医生提醒,工作需长时间用眼的青壮年,应养成每1年至少进行1次眼睛健康检查的习惯,以帮助提前发现、预防。此外,一旦发觉自身有视力突然变差、近视度数短时间内迅速暴增等上述疑似白内障症状时,一定要立即寻求专业眼科医生诊断、协助理清病因,确认是否为白内障所引起,积极治疗较有保障。
一般来说,初期白内障患者若不影响日常生活仍应持续观察定期追踪为宜。倘若白内障病症持续恶化已经造成生活上工作上的困扰时,应该与专业的眼科医生讨论最适合的手术时机,才有机会重拾过往清晰的“视”力!
一般来说,初期白内障患者若不影响日常生活,仍应持续观察定期追踪为宜。
中近距离视力,是现代人重要生活需求
何一滔医生也提到,虽然透过白内障植入人工水晶体的手术确实有助于找回清晰视力。但是,近年来,临床上也发现不少数年前曾进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虽然重新找回视力,但在使用电脑计算机、手机,或是切菜煮菜、看报纸、种花草、下棋、买菜、逛超市,甚至是在车上使用导航等中近距离时,出现眼睛不易对焦的问题,总要搭
配眼镜,或是把东西拿近、拿远地测试最佳焦距的“分段”视物才行,对于日常生活仍旧带来些许的不便。
为什么会有上述的情况发生呢?何一滔医生进一步说明,这是因为过去白内障手术碍于人工水晶体制作技术尚未成熟导致。由于,过去传统单焦、多焦点人工水晶体,实际上只能改善看远或看近的情况,无法满足现代人对于40至60公分的“中近距离”的视距需求,也就是相当于一只手臂长,看计算机、手机所需距离。
看东西不“分段”!
进阶版多焦点人工水晶体
一次满足远、中、近视距需求
不过,何一滔医生也提到,值得庆幸是,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想要一次解决白内障患者对于远、中、近的视力需求,如今已有新型的“进阶版多焦点人工水晶体”可供选择。透过新一代“光动科技”,可模拟人体自然眼的水晶体,将眼球接受到的光线平均分配至远、中、近焦点,提供连续且稳定的视觉质量。
此外,新型的绕射方式,也能减少过去人体在看近物时出现的光能量聚焦不足等现象,更能大幅降低视觉因光线、瞳孔变化,产生眩光、光晕等不适感的发生,更符合现代人用眼需求。
目前新型的进阶版多焦点黄色人工水晶体,已于今2017年9月取得台湾卫福部核准,患者于进行白内障手术时,可申报健保给付并负担人工水晶体部分差额。
目前新型的进阶版多焦点黄色人工水晶体,已于今2017年9月取得台湾卫福部核准,患者于进行白内障手术时,可申报台湾健保给付并负担人工水晶体部分差额。在临床上能更有效改善近视、远视、老花和白内障问题,大部分患者于术后,可以不戴眼镜,就能重拾清晰的远、中、近距离的视力。
【医生小叮咛】:
何一滔医生提醒,由于植入进阶多焦点人工水晶体的手术精准度要求特别高,建议民众除了在术前多做比较外,更要与主治医生多沟通,并了解使用医材的优缺点,选择适合自己的人工水晶体,才是确保术后拥有良好的视力、提升生活质量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