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关注图
慢阻肺患者的共同特点是气道阻塞性改变和阻塞性通气障碍,由此引起“痰、咳、喘”三大基本临床表现。许多患者可因咳痰不利而引起咳嗽不止及喘息难平。因此,治疗必须强调积极排痰,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畅通,方能更好地改善症状,缓解病情。
把握“湿”、“翻”、“拍”、“咳”四字诀,促进痰液稀释,利于咳出,防止肺泡萎缩及肺不张。
湿即湿化,呼吸道,首先患者要多饮水,每天保持1500~2000毫升的液体摄入量。最好的饮水法是每次少量饮水30~50毫升,每10~20分钟饮水1次,这样对呼吸道的湿化效果较好。其次是增加室内湿度,尤其是在气候干燥的冬春季,要注意保持室内湿度不低于60%.经常往地上洒水,勤拖地或在暖气片上放置一盆清水,用这些方法来增加空气中的水分。临床治疗要注意氧气的温化和湿化,即氧气通过盛有60℃~80℃温水的湿化瓶后再吸入。对于痰液黏稠无法咳出的患者可采用超声雾化吸入,在雾化罐内加入生理盐水30~50毫升,糜蛋白酶5毫克和相应抗生素,以促使痰液稀释,利于咳出。
翻即勤翻身,对于需卧床静养的患者来说,定时翻身不仅有利于痰液排出,而且可防止肺泡萎缩和肺不张。一般情况下,1~2小时翻身1次,痰量过多者,10~20分钟翻身1次,因体位改变可起到引流的作用。翻身动作不可过快、过猛,应当缓慢进行,逐步翻至所需体位。翻身时应配合拍背,深呼吸及有效排痰,而不是单纯为了翻身而翻身。
拍即拍背,对于呼吸道分泌物多且难以排出的患者,拍背应与咳痰相配合。要“拍”得有效,须掌握正确的方法:操作者五指并拢呈杯状,用指腹与大小鱼际着落,叩击时应放松手腕,均匀叩击,每一部位叩击1分钟;叩击顺序应沿支气管走行方向,自下而上,由边缘到中央,有节律地叩拍患者背部,同时嘱咐病人缓慢深呼吸。拍背需注意两个问题:一是饭后1小时内不宜拍背,以免引起呕吐;二是拍背时患者应侧卧位,去枕,以利于痰液引流。
咳即咳痰,在上述“湿”、“翻”、“拍”等措施实施中或实施后,应鼓励或协助患者排痰。一般方法为先作深呼吸,在呼气时用力咳嗽,重复数次。如痰液已到气管或咽喉部而无力咳出时,可用双手压迫患者下胸部或上腹部,嘱其用力咳嗽将痰排出,必要时用吸痰器吸痰。
(医生示范正确的咳嗽排痰视频||解析咳嗽与慢阻肺的关系)
慢阻肺者日常饮食
(1)食用健康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牛奶和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这些食物有助于消化,保持血糖、血脂在正常水平,此外还可控制体重。
(2)多饮水。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多饮水可以稀释痰液,减轻咳嗽,大多数人每天需要饮用6~8杯水(杯子的容积为200ml)。另外,慢性阻塞性肺病人不宜饮用含有咖啡因的饮料或碳酸饮料,同时不要饮酒,因为这些饮品没有营养价值,饮用后会干扰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疗,同时会减慢呼吸,增加痰液量。
(3)咨询专业的营养师,补充适合自己的营养物质,如某些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补充ω-3脂肪酸可以辅助减轻炎症,改善肺功能,在此指出,患者一定要咨询医生后再补充相应的营养物质,不要自己随意补充。
(4)限制盐的摄入量。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摄入过多的盐,可导致水钠潴留,加重患者水肿,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可在烹饪时减少盐的用量,或使用无盐香料进行调味。
(5)避免食用或饮用产气的食物或饮品。食用或饮用产气的食物或饮品会导致腹胀,从而加重患者的呼吸困难,所以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要避免以下食物或饮品:豆类制品、花椰菜、甘蓝、萝卜、香蕉、全麦食品、碳酸饮料及油炸、辛辣、油腻的食物。
(6)避免膨化食品如薯片、虾条等。
(7)偏瘦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需要增加体重,提高免疫力,可适量食用富含高蛋白的奶油、奶酪、蛋、牛奶、酸奶等。
除此之外,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饭后不要躺着,这样会增加肺部的负担,加重呼吸困难,吃饭要细嚼慢咽,养成好的进餐习惯,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疗也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