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一口咬下,会害人感染B肝病毒?
摘要:肝炎是指肝脏受到伤害而造成的发炎、坏死。包括具传染性的病毒、药物、酒精和化学药品等,都可能引发肝炎,而在台湾,病毒是引起肝炎的最常见原因,病毒所引起的肝炎就叫做“病毒性肝炎”。
“下一个会不会是我?”在台湾,30岁以上成年人中,有15%至20%为慢性B型肝炎的带原者,且有些B肝家族出现多人并发猛爆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而过世的憾事,因此让家族成员人人自危。另一方面,随着天气变热,蚊子开始活跃,也有许多人担心被蚊子叮咬,会不会感染B肝病毒?您认为呢?
拒当肝癌人,先远离B肝病毒!
肠胃肝胆科主任黄国智表示,肝炎是指肝脏受到伤害而造成的发炎、坏死。包括具传染性的病毒、药物、酒精和化学
药品等,都可能引发肝炎,而在台湾,病毒是引起肝炎的最常见原因,病毒所引起的肝炎就叫做“病毒性肝炎”。
目前较常被提到的病毒肝炎有A、B、C、D、E型等,其中A、E型只会引起急性肝炎;B、C、D型肝炎病毒则会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或肝癌。由此可见,不想让自己沦为下一个肝癌受害者,远离B肝是绝对有效的办法之一!
家人共餐、被蚊子叮,容易感染B型肝炎?
然而,对于预防B肝,临床医生发现许多以为与患有B肝的家人一起用餐或被蚊子叮咬,就会感染B型肝炎,但这些都是错误的观念!
研究发现,在夏天蚊子多的地区,得到B肝的病例并没有增加,因此常被蚊子叮咬的民众不用担心。
黄国智医生解释,B型肝炎并不会经由饮食传染,平常强调的“公筷母匙”是在预防A型肝炎及强调饮食卫生,所以除非人与人互相有伤口,否则与患有B肝的家人一起用餐,并不会感染B型肝炎,不用过度担心。
至于被蚊子叮咬了,会不会感染B型肝炎?研究发现,在夏天蚊子多的地区,得到B肝的病例并没有增加,可能原因是蚊子吸进去的血太少,或是蚊子唾液中的消化酶把病毒消化掉了。在动物中,只要与人类最接近的猩猩才会因蚊子叮而感染B肝。
预防B肝病毒,这样做更有效
黄国智医生认为,相较于共餐和蚊子叮咬,
母婴垂直感染,以及不正确的输血、血液透析、打针、
针灸、穿耳洞、刺青、共享牙刷或刮胡刀等习惯,反而才是感染B肝病毒的主要原因。
因此,提醒若妈妈的B型肝炎病毒e抗原检验呈现阳性反应,别忘了在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注射B型肝炎免疫
球蛋白,且于出生后3至5天、1个月和6个月,分别注射B肝疫苗共3次,以保障宝宝健康,并降低B肝一代传一代的风险。
预防B型肝炎传染,应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打针、针灸或刺青等行为。
除了减少母婴垂直感染的风险之外,一般人也要预防水平感染,带原者不应捐血给他人;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打针、针灸或刺青;避免不正当的性行为;使用抛弃式注射针筒,不能“只换针头,不换针筒”;针灸和手术等器具要消毒完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与他人共享牙刷和刮胡刀。而未曾感染B型肝炎的人,即B型肝炎表面抗原、表面抗体和核心抗体都为阴性者,应注射B肝疫苗加以预防。
肝发炎指数正常,肝癌不会来?不一定!
B肝带原者罹患肝硬化或肝癌的机率比一般人高出很多,但临床发现许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感染B型肝炎,或明知患有B型肝炎却不在乎,根本没有定期追踪,以致肝脏出了问题还未有察觉,延误了治疗的时机。
为了避免B肝患者步入“肝病三部曲”的不归路中,医生呼吁B肝表面抗原呈阳性反应者,应积极就医确认病情,与医生讨论是否需要治疗,切勿擅自服用来路不明的药物和中草药,以免增加肝脏的负担。同时,注意饮食,不饮酒、不熬夜、过规律的生活。
另外,黄国智医生也提醒B型肝炎带原者,应该每半年做一次“甲型胎儿蛋白AFP”、肝发炎指标(SGOT、SGPT、Bilirubin)及“肝脏超音波检查”,才有助肝硬化和肝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许多人会误以为SGOT和SGPT正常,肝脏就没问题,却不知有些肝硬化或肝癌还是需要肝脏超音波检查才能发现,实在不适合放心地太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