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囊肿,什么,居然还有3cm这么大!”
这该怎么办?
肾囊肿是怎么回事?
肾囊肿又称为囊肿性肾脏病,是肾脏内出现大小不等、与外界不相通的囊性病变的总称,可以简单理解为长在肾脏中的“水泡”。
肾囊肿几乎都是在体检或检查时“意外”发现的,因为我们长了肾囊肿不会有任何不舒服,只有很少数的情况会因为囊肿过大而有些压迫症状。
因为肾脏是产生尿液的器官,有时“不小心”产生的尿液可能在局部肾小管潴留、扩大,时间久了就形成了肾囊肿。
常见的肾囊肿包括单纯性肾囊肿、遗传性多囊肾病及获得性肾囊肿。
1、单纯性肾囊肿
单纯性肾囊肿不是先天性或遗传性肾脏病,而是后天形成的,是很常见的一种良性病变,直径一般为2cm左右,囊肿个数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圆形与外界不相通的囊腔,多数是单侧,也可为双侧,一般位于肾皮质深层或髓质。
其发病率可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且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随着年龄增大,肾脏分泌的液体“意外”潴留在局部的机率也在增高,所以年龄越大,单纯性肾囊肿发病率越高;也可以由于感染、结石等疾病导致肾脏结构破坏,形成了封闭的圆形腔隙,形成肾囊肿。
单纯性肾囊肿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只有囊肿较大,或并发感染时才会出现腰痛、血尿等症状。
2、遗传性多囊肾
遗传性多囊肾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多有家族遗传病史,与单纯性肾囊肿差别很大。患者肾脏会长出密布双肾、大小不一的“水泡”,直径从几毫米到数厘米不等,故称之为多囊肾。
虽然囊泡多,但平日里也没有明显的症状,只能从影像学检查发现,很多多囊肾的患者也是在某次体检中才得知的。
约30%的多囊肾患者伴有多囊肝;10%的患者会伴有肾结石,若囊肿破裂可出现肉眼血尿,伴高血压者会缓慢发展为慢性肾衰竭,合并有脑血管畸形者可出现脑出血。
但在疾病的前期,多囊肾患者和单纯性肾囊肿一样,对肾功能没有明显的影响,剩余健康的肾脏可以正常工作,只不过长的“丑了一点”。随着疾病的进展肾囊肿越来越多,残余健康的肾单位越来越少,无法完成正常代谢,可发展为尿毒症。
3、获得性肾囊肿
获得性肾囊肿多发生于终末期肾病长期透析病人中。据文献报道:透析时间超过3年者患病率明显增高,且透析时间越长,患病率越高。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不排除有些囊肿可以发生感染,甚至癌变,尤其是男性、高龄、透析时间长者更容易发生癌变。
单纯性肾囊肿有危害吗
单纯性肾囊肿与肿瘤不是一回事,虽然他们都是包块,但性质和质地完全不一样,单纯性肾囊肿本身是良性的,不会发生恶变。
但如果合并感染或有压迫症状时要处理,有时候囊肿太大(一般指超过5cm)也要处理,因为囊肿太大时,容易因为碰撞而发生破裂、破裂、出血并可能诱发感染。
该怎么办?
体检发现肾囊肿不必惊慌,但也不能完全置之不理,首先要明确诊断。
有时候一些肾脏的恶性肿瘤也会长的像囊肿,所以一些不典型有“嫌疑”的“肾囊肿”需要与肾脏癌性占位、肾积水、肾外肿瘤、肾脓肿鉴别。一般可以通过肾脏B超、增强CT、肾穿刺活检或者是肾穿刺抽液化验来鉴别。
较小的单纯肾囊肿生长一般都缓慢,直径小于5cm时对肾功能也没有影响,不需要特殊处理,一般半年到1年复查一次B超就可以了,如果查了好几次还是“老样子”,则可以更长间隔进行复查。
若囊肿超过5cm或是有遗传性多囊肾病则需引起重视。特别当出现腰酸、血尿、尿路感染、对周围组织有压迫形成尿路梗阻时,需及时到肾内科或泌尿外科就诊,必要时可在B超下行囊肿穿刺硬化术,也可通过腹腔镜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