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贵州的万先生,今年50岁,因“颈部淋巴结肿大半年余”在医院系统检查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需要放疗治疗。
由于惧怕放化疗的副作用,万先生很是抗拒医院的治疗,后面得到一个偏方:用西班牙苍蝇9只,去头足和翅膀,合着沤了三天的粥,打烂外敷肿物6个钟头。偏方提供者还说坚持使用3个月,能够治疗100%的肿瘤。
万先生对此深信不疑,第一天即有轻微的烧灼感,第二天肿物有火辣辣的热痛感,除去药物后,发现肿物局部皮肤有发红的感觉。第三天万先生出现头晕、恶心,总是提不起精神来。第四天出现神志恍惚,这一下家里人慌了,马上将万先生连夜送至医院急诊室。一查万先生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马上给予激素、抗休克、补液及透析等全面治疗,经过医生半个多月的系统诊治,才将万先生的性命保住了。
四川的张阿姨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2016年3月,56岁的张阿姨因“反复腹痛3月”,在医院系统诊断为结肠癌,做了手术治疗,因为存在高危复发转移因素,医生建议张阿姨术后行化疗和中医药治疗,但张阿姨未听取医生的建议。待至2017年8月,张阿姨出现上腹部疼痛,到医院全面检查,发现肿瘤出现肝、肺、骨多发转移,未能行手术治疗,医生再次建议张阿姨行化疗联合中医药治疗。
由于惧怕放化疗的副作用,张阿姨没有听取医生的建议,转而求偏方疗:西班牙苍蝇18只,鸡蛋3个,鸡蛋打碎后,加入切碎的西班牙苍蝇,调入花生油和盐,隔水蒸着半个小时,食用。
张阿姨服用后,当天晚上出现头晕疲倦、恶心欲呕、神志恍惚,第二天家里人呼之不应,由120送至医院急诊。经吸氧,输液,抗休克及抗菌素防治感染等治疗无效,因循环、呼吸衰竭死亡。
小知识
西班牙苍蝇,学名为斑蝥,别名斑蚝、花斑毛、斑猫、芫青、花壳虫、章瓦、黄豆虫等。
常居于忍冬科和木犀科的植物之上,呈长圆形,关节出能分泌一种气味辛辣的黄色液体斑蟊素,而斑蟊体内含有最多5%的斑蟊素。
斑蝥素为主要药用成分
斑蝥含斑蝥素、脂肪、树脂、蚁酸、色素、羟基斑蝥素、磷、镁、钙、铁等有效成分,成分复杂,有效成分也较多,药用主要成分是斑蝥素。
指导专家
陈壮忠
主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肿瘤科
师从林丽珠教授,广东省医学会医学科普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
擅长领域:
擅长肺癌、肝癌、结直肠癌、鼻咽癌等常见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内科杂病的防治,重视患者及家属人文关怀及心理疏导。
出诊时间:
周五下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大楼4楼肿瘤科门诊6诊室
斑蝥是个宝,药用价值高!
斑蝥入药历史悠久,世界各地都有斑蝥入药的记录。古希腊时期,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早在记载斑蝥的药效,而斑蝥的翅亦会用作研制消退水泡的膏布,并用作抗刺激药。
在我国古代,曾出现世上首个有记录的臭弹,就是以这些斑蝥昆虫类,混合砒霜、附子和人类的粪便而成。《本经》记载:主寒热,鼠瘘,恶疮疽,蚀死肌,破石癃。《名医别录》说到斑蝥:主疥癣,血积,堕胎。《本草纲目》则记载有:治疝瘕,解疔毒、猘犬毒、沙虱毒、轻粉毒。
现代中医学记载,斑蝥味辛,性温,有大毒,有攻毒蚀疮、逐瘀散结的疗效,可用于治疗痈疽、瘰疬、顽癣、经闭、癥瘕、癌肿等。现代医学实验研究发现,斑蝥可以抑制癌细胞的核酸和蛋白质合成,从而抑制肿瘤的增殖,适用于各类早中晚期癌症,尤常用于肝癌、肺癌、胃癌、肠癌、食道癌、妇科癌、骨癌、淋巴癌等。如果与手术、放疗、化疗协同实用则效果更佳,极大地提高手术、放疗、化疗的效果,抗复发、抗转移,为全面战胜癌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是很多中成药的主要成分之一。
目前多做成复方制剂内服或者外用,斑蝥提取物斑蝥素、去甲斑蝥素、斑蝥酸钠等也用于肿瘤的临床。此外,斑蝥能刺激骨髓细胞DNA合成,引起白细胞升高,有免疫增强、抗炎、抗病毒、抗菌、促雌激素样作用。局部使用斑蝥,能刺激人和动物皮肤发红起泡,可用于穴位天灸起泡治疗。
斑蝥有剧毒,使用需要严格把握适应症
但斑蝥有剧毒,使用需谨慎,体弱及孕妇忌服。中医很早就认识到斑蝥的毒性,历代本草及中药学均有记载,《本草衍义》就记载有:妊身人不可服,为能溃人肉。治淋药多用,极苦人,尤宜斟酌。
斑蝥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刺激性,内服可致消化道粘膜损伤,引起泌尿道和消化道刺激症状。内服斑蝥中毒量后表现为口腔烧灼感,舌肿起泡,吞咽困难,口腔粘膜发生水泡及溃疡、恶心、呕吐,甚至吐血水、血块;腹部绞痛,继而下腹及腰部绞痛,尿频痛急,排尿困难,甚则血尿。并有头痛,头晕,视物不清,便血,阴茎异常勃起等。严重中毒可见谵语痉挛,高热或全身发麻,四肢厥冷,脉搏微弱,血压下降,大汗,气促,昏迷,休克,可因呼吸循环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全身衰竭而死亡。
外用斑蝥同样也需要慎重,斑蝥素对皮肤接触样皮炎反应,对有创皮损尤为剧烈,肾脏对其很敏感,小剂量扩张肾小球,中毒量伤害肾小管,排泄主要通过肾脏。如果皮肤有创伤或有皮损,斑蝥素通过创面吸收更快,用量过大更容易造成急性肾功能不全、肾衰竭、全身循环衰竭等。
斑蝥有剧毒,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千万不要自行使用或乱用、多用,以免引起中毒。不要随意使用斑蝥,要严格把握用量。在临床上,常常见病人或家属乱用、滥用的现象。有一次,一个家属擅自给病人用了偏方,用量较大,导致病人频频呕吐,肾功能急性损伤,得不偿失。
人口服斑蝥的中毒量为1g,致死量约为3g。斑蝥素对人的口服致死量为30mg。本品经皮肤大量吸收后,可引起肾炎、膀胱炎,甚至呼吸衰竭、循环衰竭。
因此,无论是内服,还是外用,一定要把握适应症,规范使用,切不可盲目追求疗效,超大剂量使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斑蝥入药需炮制,使用偏方需要谨慎
由于斑蝥有剧毒,入药使用一般不直接用生斑蝥,而是需要严格炮制的。炮制时,一般是将斑蝥去头、足、翅及杂质,成为净斑蝥,然后用米炒或者用甘草浸泡、糯米炒等进一步加工炮制,由于毒性比较大,炮制工序比较繁琐,所以一般需要在有资质的药厂炮制,不建议家庭私自炮制用药。使用时,内服每次量0.03~0.06g或入丸、散急。斑蝥外用较多,适量斑蝥研末敷贴发泡,酒、醋浸或制成膏涂,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使用。
至于一些偏方、秘方,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如上面提到的鸡蛋蒸斑蝥,还是可取的,但其中的用量需要好好把握,一般从小剂量使用,还需要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和疗效;对于生菜包斑蝥吞服,把握不好,疗效还没有出现,人可能就先中毒了。
谈癌色变
目前肿瘤已经成为多发病、常见病,死亡率居高不下,严重危害人民的身心健康,给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许多民众“谈癌色变”。防治肿瘤已成为世界医学领域乃至全社会亟需解决的重要议题和迫切任务。当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医疗发展不平衡,民众对肿瘤防治知识认识不充分,远远达不到卫生部“对肿瘤主要危险因素的人群知晓率达到50%”的要求。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当前,许多人对肿瘤疾病认识不足,日常没有足够防治保健措施,一旦生病了,往往惧怕肿瘤的并发症和所带来的身心痛苦,而治病心切,对疾病往往追求过快疗效,对于正规系统的诊断治疗缺乏认识,对于医生信任度却不够,加上一些周围外行人的宣传,容易为医患关系埋下隐患。
由于偏方、秘方存在一些神秘感,加上提供者有时候神化、夸大了偏方、秘方的作用和治疗范畴,病人容易深信不疑。在病情危重、或者正规治疗达不到理想的疗效的时候,也容易陷入偏方、秘方的向往之中。这样就容易给不法分子有利可图,利用病人或者家属这种心理炮制各种偏方、秘方,从中牟利,但有时候由于缺乏系统的医疗知识,偏方、秘方往往剂量过大、毒性较大,容易对身体造成危害。
但如果没有严格把握适应症和使用方法,偏方、秘方往往没有达到既往的疗效,而不良反应却是立竿见影的。因此建议,在使用偏方、秘方之前,最好先看偏方、秘方的出处,是否有详细记载,是否有适应症和使用规范,在服用指导中,最好能明确注明剂量、配伍禁忌、毒副反应。那些只出现在网络上,没有明确医书典籍记载的偏方,有可能是随意杜撰的,首先要予以排除。所以,诊断疾病是医生的天职所在,病人还是以正规医生的治疗为主,有朋友推荐的偏方也要问过医生是否可行,不可自行随意使用。
辨证论治、整体观念,是中医治病的最大特点,肿瘤往往是正气不足、气滞、痰凝、血瘀日久而引起的,治疗肿瘤不能一味攻邪,还要顾护正气,要辨证论治,决定最佳的治疗方式前必须考虑很多因素,包括肿瘤大小,病患年龄及整体健康状况、体质状况、还有早期晚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