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肝损害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是最常见的肝脏疾病,其流行率约为25%-40%,与肥胖和糖尿病呈同步增长。那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是怎样的呢?
临床诊断标准
1.无饮酒史或饮酒含乙醇量每周<140g;
2.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
3.除原发病临床表现外,可出现乏力、腹胀、肝区隐痛等症状,可伴肝脾肿大;
4.存在体重增长迅速、内脏性肥胖、空腹血糖增高、血脂紊乱、高血压病等危险因
素;
5.肝脏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
6.肝脏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
具备第1~4项和第5或第6项中任一项者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影像学诊断
方法:B超、CT平扫,必要时加做MRI、DSA、MRS等检查。
B超
(1)肝区近场回声弥漫性增强,远场回声逐渐衰减;
(2)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
(3)肝脏轻至中度肿大,边缘角圆钝;
(4)彩超提示肝内血流信号减少或不易显示,但肝内血管走向正常;
(5)肝右叶包膜及横隔回声显示不清或不完整。
具备上述第1项及第2-4项中一项者为轻度脂肪肝;
具备上述第1项及第2-4项中两项者为中度脂肪肝;
具备上述第1项及第2-4项中两项和第5项者为重度脂肪肝。
CT平扫
肝脏密度普遍低于脾脏或肝/脾CT比值≤1.0可考虑存在弥漫性脂肪肝,CT平扫的诊断价值大于增强扫描。
肝/脾CT比值≤1.0者为轻度;
肝/脾CT比值≤0.7者为中度;
肝/脾CT比值≤0.5者为重度。
优点:可粗略判断脂肪肝有无及其程度,反映肝内脂肪分布类型,并提示是否已发展至显性肝硬化,明确有无肝内占位性病变。
缺点:不能准确反映炎症和纤维化及肝病的严重程度,以及脂肪肝的病因。
实验室诊断
GGT、MCV、AST/ALT、ASTm、dTF,HBV、HCV感染标志:协助判断脂肪性肝病的大致病因;
血糖、血脂、尿酸、血常规、铁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有助于明确NAFLD的具体病因及其伴随疾病的严重程度;
肝功能损害和血清纤维化指标:有助于区分NAFLD的类型及其严重程度。
肝活检
目前仍是NAFLD诊断及其分级分期的金标准。
优点:有助于判断ALT异常的原因;
准确区分单纯性脂肪肝和NASH及其严重程度;
发现一些其他未曾预料到的肝病,从而改变治疗方案;
提供最佳预后信息,活检发现的严重组织学改变可剌激患者积极纠正危险因素
缺点:NAFLD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措施;
创伤性检查,需要一定检查费用;
不用肝活检即可明确90%以上的ALT升高者的病因;
可能不需肝活检就能明确NAFLD的诊断;
存在抽样误差和标本穿剌偏移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