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疾病谱只在一些以前的研究中描述过,迄今没有详细的来自中国的流行病学数据。来自南京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对单中心自2003年至2013年的528名肾活检证实新月体肾炎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结果发现,在确诊的528名患者中,208名(39.4%)是男性,肾活检平均年龄37.6±16.4岁。I型新月体肾炎61名(11.6%),II型331名(62.7%;其中狼疮肾炎34.3%,IgA肾病17.4%),III型136名(25.8%)。患有急性肾损伤(AKI),未达AKI的肾功能受损以及慢性肾脏病的比例分别为:I型86.9%,0%,13.1%;II型42.0%,19.6%,38.4%;III型84.6%,2.9%,12.5%。11名(18.0%)I型患者,15名(4.5%)II型患者,117名(86.0%)III型患者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60名(98.4%)I型患者,3名(0.9%)II型患者,5名(3.7%)III型患者抗基底膜抗体阳性。5年肾脏累积生存率为I型17.6%,II型70.1%,III型44.3%。
研究者总结,狼疮肾炎是中国最常见的新月体肾炎,其次为寡免疫复合物肾炎和IgA肾病。几乎半数患者会发生AKI,28.8%患者发展为慢性肾脏病。临床表现和转归随新月体类型而变化。免疫荧光和血清学结果,对治疗和结局具有重要提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