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频、尿急、尿分叉,小心前列腺“亮”红灯!
前列腺癌是指发生在前列腺的上皮性恶性肿瘤。生活中人们对前列腺癌的认识可以说是南辕北辙。有些人认为“平时完全没有症状、小便很正常,肯定没什么问题,不可能得前列腺癌。”还有些人则谈癌色变,“经常看到报道,南非总统曼德拉、股神巴菲特、传媒大亨默多克、作家渡边淳一等等名人都是前列腺癌患者,有些已经死于前列腺癌,多危险啊,绝对是男性杀手。”得了前列腺癌到底是不是很危险?今天下午3点播出的《活到100岁》节目,将邀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徐丹枫主任医师,讲讲“前列腺癌如何早发现”,欢迎收听。
中老年男性别大意,警惕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的高危人群有:
一、50岁以上的男性。前列腺癌很少见于50岁以下患者,50岁以上发病率呈指数增长。
二、有家族史的人。如果1个一级亲属(父亲或亲兄弟)患有前列腺癌,其本人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会增加1倍以上。2个或2个以上一级亲属患有前列腺癌,相对危险性会曾至5~11倍。
三、种族差异。黑人、白人发病率明显高于黄种人。尽管有一些不可逆的因素,但前列腺癌只要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治愈率相当高。
如何早期发现前列腺癌
由于前列腺癌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疾病,不但难以早期发现,而且确诊起来也比较困难。因此,建议50岁以上男性或45岁以上且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每两年要进行一次筛查。
目前公认的筛查手段是血液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联合直肠指诊。约30%的前列腺癌患者在直肠指诊时可发现异常,但是这项检查主要依赖于医生的经验与主观判断。因此,直肠指诊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是前列腺组织中独有的一种蛋白,健康人群虽也可以测量到,但一般数值低于4钠克每毫升。当前列腺被癌组织破坏后,这种蛋白就会跑到血液中去,使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数值升高。所以,通过抽血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是否出现异常,可提示前列腺癌风险。此外,对于40岁时的基线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数值高于1纳克每毫升的男性,建议每两年要进行随访。
不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虽然敏感性非常好,但特异性较差。也就是说,影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的因素很多,如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以及急性尿潴留等均可导致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数值升高。这个指标出现异常,只能提示存在前列腺癌的可能,数值越高,患前列腺癌的风险越大。但是,并不能依据这个检测结果,就确诊患上前列腺癌,仍然还需要进行磁共振及前列腺穿刺等进一步检查。
因此,直肠指检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是目前公认的早期筛查前列腺癌的最佳方法。
尿频尿急别大意,警惕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早期症状是什么?
前列腺癌没有特异性的早期症状,有时可类似前列腺增生,出现排尿期症状和储尿期症状,如进行性排尿困难、尿流变细、尿流分叉、尿程延长、尿频、尿急、夜尿增加、尿意不尽感等。由于前列腺癌早期多无明显临床表现,等出现严重的下尿路梗阻、血尿、全身骨痛和病理性骨折等症状来就诊时,过半的患者已是晚期,5年生存率差。面对这样的恶性疾病,进行高危人群筛查,早诊早治是关键。
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前列腺癌?
一般来说,平时应注意控制脂肪及红肉摄入,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以及富含维生素E、硒、番茄红素等抗氧化剂的食物,比如绿茶、柚子、西红柿等。多运动有助于调节心理平衡、有效消除压力、改善睡眠,对预防癌症也有一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