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慢性咳嗽怎么治效果好
在儿科门诊,以咳嗽为主诉就诊的患儿可占到门诊量的50%以上,而常用的治疗方法又似乎难以奏效,有些孩子会因为咳嗽症状反复迁延,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与学习。因此,慢性咳嗽一直是一线临床医生关注的诊断难点。那么,遇到慢性咳嗽的儿童,诊治中有哪些需要格外关注的呢?
儿童慢性咳嗽定义为病程>4周,胸片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症状者,即通常所说的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简称慢性咳嗽。患儿肺通气功能测定正常,经常规治疗往往效果不佳且病因未明。
常见病因随年龄变化而不同
从病因看,儿童慢性咳嗽与成人不尽相同,而且在不同年龄段,慢性咳嗽原因也有差别。在婴儿期最常见的原因有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先天性支气管肺发育不全、食道气管瘘等。在幼儿期,最常见的是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和咳嗽变异型哮喘等。在学龄前期,常见原因是鼻炎、鼻窦炎、支气管炎、哮喘等。学龄期则是慢性咽炎扁桃体炎、鼻窦炎、哮喘等。
因此,儿童非特异性咳嗽的病因具有明显的年龄特点,总体而言咳嗽变异型哮喘(CVA)、上气道咳嗽综合征(PNDs)-(UACS)、感染后咳嗽、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BC)、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异物吸入等是最常见的病因。
临床诊断宜从常见病排查
既然病因多种多样,在临床诊治中该怎样迅速而准确地找到真正的病因呢?通常可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是重视病史,包括耳鼻咽喉和消化系统疾病史都要尽可能仔细询问,避免关键线索的遗漏。其次是根据病史选择有关检查,由简单到复杂,不要直接让孩子做全面检查。在检查中,要先检查常见病,后查少见病,不要纠结于少见病的排除而忽视常见病,反而让诊断过程绕弯路。最后,诊断和治疗两者应同步或顺次进行。比如诊断条件不具备时,可根据临床特征进行诊断性治疗,并根据治疗反应确定咳嗽病因,治疗无效时再选择有关检查。这种实验室检查和经验性治疗相结合往往是最佳治疗策略。
关于慢性咳嗽的诊断性治疗,在无明确病因提示时,可按UACS、CVA、GERC顺序进行。通常支气管扩张剂可治疗和预防CVA夜间症状,改善睡眠,提高患儿生活质量,用它对慢性咳嗽患儿进行诊断性治疗具有简便、经济、无损伤的特点,并可直接提高治疗效果。因此,β2受体激动剂治疗慢性咳嗽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诊断性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