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姐30岁,在一家互联网企业呆了5个年头。通过与丈夫共同不懈的努力,终于从“漂”一族,成功晋级为“有房有车”负债一族,成为大家眼里的中产阶级。
但是已婚未育,又不算年轻,或者说迈入“中年”的她,一方面在公司裁员热潮中惶惶不可终日;另一方面在尝试跳槽的求职过程中,因未来的生育成本屡遭“歧视”。
她的焦虑,来自经济负债、职场危机。
这种焦虑,但凡经历过2017年初华为裁员风波的34岁以上员工,大概都会有。
从年龄上看,这波34岁以上的交付工程维护人员及40岁以上的程序员,基本属于上有老下有小,背负房贷车贷双重压力的人员。
有经济压力的,无可奈何被迫出国;没压力没负担的,先赖着不走;有经济压力又不想出国的,只好等辞退赔偿或者找好下家再走。
他们内心虽有焦虑,所幸未有过激行为。
这种焦虑,大概这个年龄、这个经济状况的职场人士都会有。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化解。
2017年12月10日,中兴子公司程序员欧某新从中兴通讯大楼坠亡。其妻丁女士事后网上发帖称,导火线是欧某新被公司劝退,所持有公司的股票,只能以低于市场价格:2元多/股被回购,双方谈判并未谈拢。
劝退,意味着无赔偿暂时失业;低价回购,意味着资产损失。这对于从寒门苦读转身为中产阶级,上有4位老人下有一双儿女需要供养的42岁中年男人来说,无疑是经济上惨痛的打击。
他的内心是无比焦虑的,并且焦虑得让他难以承受,以致于这种焦虑在瞬间转化成抑郁,让他忍心抛弃一切,纵身一跃……
今天,你焦虑了吗?
焦虑存在于每一个角落,是每个人都逃脱不了的一种情绪。
适当的焦虑有可能是一种动力,而过度的焦虑则会使人陷入泥潭深渊。
特别是存在于职场、中年、中产的焦虑,有来自经济的重担,来自职场的淘汰,来自家庭的压力......如果不能及时消除,不能及时化解,很可能就会在瞬间转化为抑郁,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其实,焦虑和抑郁,仅有一步之遥。
因此,如果你时常感觉肩膀有千斤重担,内心常有担忧,还有以下这些表现,请重视,因为也许这不是普通的焦虑或者情绪低落,而是一不小心就会成为催命杀手的“情绪”。
与普通的焦虑不同,
焦虑症不仅仅是情绪上的,还会伴随着一些身体上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1)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恐惧或提心吊胆;
(2)伴自主神经症状或运动性不安;
(3)社会功能受损,病员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病程标准符合上述症状至少6个月。
一般来说,焦虑症患者不会产生以死来解脱的念头,反而是
抑郁症患者较容易有自杀的倾向。通常,两者会相伴而生。中兴子公司程序员欧某新因被劝退而自杀,就很可能是已经从焦虑发展到了抑郁的地步。
那抑郁症的主要表现又有哪些呢?
(2)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
(3)意志活动呈显著持久的抑制;
(4)认知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和注意力下降等;
(5)出现
睡眠障碍、乏力、食欲下降等各类躯体症状。
如果你遇到焦虑和抑郁,请好好化解它们!
1、认知行为疗法
从对人或事的看法和态度来改变心理问题。
从认知行为疗法的角度来看,导致一个人焦虑和抑郁的事件只是诱因,真正让人痛苦的是自己对于事件的认知和看法。
面对同样的事情,有些人选择积极乐观,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持向上的态度,对于未来,他们预计的也是好的一面;而有些人则选择消极以对,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甚至是对未来,都是用一种负面的方式在解读。
比如升职加薪这件事,会有两种不同的态度,高兴的庆祝,干劲十足,或者整日担心无法胜任未来的工作,乐观的人高兴的成分居多,而消极的人担心的成分居多。
从本质上讲,促成焦虑抑郁的就是认知上的不良习惯。
要改正这种不正确的思考方式,有一个简单的小方法:
每次碰到特别纠结闹心的事情,可以从客观的角度把它写下来,然后写下自己对于这件事的看法。
分析一下这种看法是否过于消极,如果是的话就思考一下这件事积极的一面并写下来。
长期坚持,会训练出对事件的积极认知反射。
如果属于焦虑、抑郁症状比较严重的,就要找心理医生帮助进行心理辅导治疗了。
2、接触阳光与自然
阳光不仅能温暖人的身体,还能温暖人心,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愉悦。
而大自然中的美妙风景则数不胜数,在用心亲近自然之后,我们会更爱这个美好的世界。
多多接触阳光与自然,我们能感受到生命的奇妙、美好与珍贵。
3、运动
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存在着较大的关联。
据美国媒体报道,运动生理学研究成果证明,有3种运动形式对减轻焦虑抑郁等特别有帮助。
跑步。有研究表明,跑步能产生类似抗抑郁药的效果,它通过促进大脑中新神经元的生长来缓解重度抑郁症。
远足。远足其实是一个与自然亲密接触的过程,而大自然会对心灵产生镇静效果。
瑜伽。瑜伽练习者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在呼吸上,有助于平静思绪。
药物治疗是中度及以上患者治疗的主要措施。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抗焦虑药、抗抑郁药、镇静剂、安眠药、抗精神病药物等。这种精神类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不要随意减药或停药。
另外,一般来说,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会辅以心理治疗。
在这个充斥着焦虑的时代,“谁不是一边不想活,一边努力活着.....”,所以,请一定要好好爱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