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病友们肯定对激素类药物很熟悉,成天和它打交道,但依然摸不准它的节奏,一不小心还会栽在它手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今天就帮你们找到答案。
根据每位患者年龄、病情等具体情况不同,所应用的激素治疗方案,一般均遵循“足量、慢减、较长时间维持”的用药原则,起始量足有利于诱导疾病缓解,减药慢及维持用药久可预防疾病复发。
以醋酸泼尼松片为例,起始量需达每日1mg/kg/d,一般主张不超过60mg/d,但有些患者需要根据病情适当的减量,比如糖尿病肾病患者:
①足量(>40mg/d)服药8-12周,有些对激素比较敏感的患者,比如微小病变性肾病,服药6周左右或蛋白完全转阴后2周。
②减撤药物要慢:有效病例每2一3周减原用量的1/10,当减至20mg/d左右时病情容易反复,此时减量要谨慎。
③维持用药要久:激素减至5-15mg,要服半年至一年或更久。
为何反复呢?问题出在这!
遵循用药原则
众所周知长期使用激素会出现副作用,如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易感染、低血钾、浮肿、高血压、血糖升高、糖尿、抑制生长发育等。这些副作用让很多患者很是烦恼,甚至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生活。致使部分患者在吃药过程中并没有遵循以上的用药原则。
而长时间应用激素还会产生依赖性。如果没有足量用药及减药过快,导致药物不能发挥出应有的药效,起不到对身体的调理和对肾脏的抑制作用。
有的患者说了:我按照医生说的吃了足量的药物,减量也是按医生说的,病情怎么还是会复发呢?重点来了!
治标不治本
我们常用激素来抑制蛋白的漏出,长此以往会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漏蛋白的情况改善了,病情也就得到了控制,肾脏功能也就有了改善。
但情况并非如此。
激素的作用只是帮助降低肾细胞的通透性,阻止蛋白质等物质漏出。单纯的激素治疗,只能是起到暂时抑制症状的作用,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肾脏的免疫修复及肾功能恢复的问题。损害肾脏的因素没有消失,稍一不注意,就很容易引起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