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肾脏出现问题,通常能从尿液中有所体现。
蛋白尿、血尿、尿多、尿少、甚至无尿等,这都是肾脏病不同时期不同症状的体现。
几乎每个肾病患者都知道,日常监测尿液变化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有时候患者发现尿量突然减少,就开始恐慌,觉得自己马上就要发展到肾衰竭无尿阶段了。
不仅自己情绪一落千丈,还想病急乱用药,希望能多用些利尿剂赶快来让尿液排出来。
殊不知,盲目随意用药,不但无效的还有可能促使病情加剧,直接发展到肾衰竭、尿毒症。
肾病患者当出现尿量减少的情况时,先别着急着慌的,我们先从这3个方面来综合分析一下,再做判断也不迟。
01血容量不足
一般情况下,这属于肾前性因素,主要由于丢失细胞外液、长期限盐及利尿过度等原因造成的,血容量不足、肾脏血流量减少或灌流不足,导致了尿量的减少。
治疗建议:应补充血容量促使尿量增加,切忌再用利尿剂,以防血容量流失更多,而加速肾衰竭。
02尿路感染或梗阻
一般情况下,这属于肾后性因素,通常是由排尿不畅造成的尿潴留,进而导致尿路感染、尿路梗阻的发生。早期可能是尿频、尿急等膀胱刺激性症状,但后期会出现尿量骤减的现象。
治疗建议:这种情况应把抗感染摆在首位,其次是要查明梗阻原因,解除梗阻,以使尿路通畅。
03肾性因素
现在我们该说说肾性因素了,这种情况,主要是肾实质的急进性损害,由于肾功能不全逐渐发展到肾衰竭时期,而导致的尿量逐渐减少,甚至无尿。
这时患者的情况日趋恶化,即使用上大量的利尿剂也没多大效果。
治疗建议:注意休息和饮食,限制饮水,保持良好的心态,遵医嘱,该透析时不要排斥。如果有条件可以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