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合并肾病后常会出现水肿的情况,患者不仅出行不便,而且睡眠也会受到影响,而有时单纯应用利尿药又难以奏效,那应当怎么办呢?
糖尿病患者肾病的发病率很高,其中很多患者都错过了最初的治疗时机。糖尿病患者合并肾病最初的表现为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随病情进展逐渐出现大量蛋白尿,肾功能受损。
如果糖尿病患者未能在早期发现肾脏损害,或是因为血糖控制不佳而加重了肾病病情,导致肾病发展到Ⅳ期,就会出现明显的水钠潴留,这时单纯地应用利尿药就很难取得显著的效果。
水肿、血栓,一个都不能有
糖尿病患者合并肾病后,消除水肿的同时要注意搭配抗凝治疗,不然很容易出现血栓,这是为什么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明白糖尿病肾病患者为什么会水肿。
大家知道,要筛查糖尿病肾病,最好的方法就是检查蛋白尿。糖尿病肾病患者大量蛋白随尿液流失,造成体内的蛋白缺乏,表现为低蛋白血症。血液中的蛋白少了,胶体渗透压也会随之降低,血液中的水份于是纷纷从血管中跑出去,跑到了血管外围的组织间隙。组织里的水多了就表现为水肿。
应用利尿药后,身体排尿增多,这虽然有利于组织间多余水分的排出,但同时也加剧了血管内水分的进一步流失。血管内的水分越来越少,血液变得越来越浓稠,这样就非常容易发生血栓。所以,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水肿后不能不消肿,但是又不能消得太过,不然会促使血栓的形成。在大量使用利尿剂消肿治疗的同时搭配适当抗凝治疗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ACEI、ARB,该停就得停
ACEI、ARB是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常用药,他们不仅可以帮助有高血压的患者维持稳定的血压,还可以调整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从而减少蛋白的流失,缓解肾脏的病变。可是在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大量利尿剂进行消肿治疗的时候,ACEI、ARB却不应当再继续应用。
就如前文提到的,利尿药会使血液变得浓稠,促使血栓的形成,同时ACEI、ARB的应用会进一步降低肾小球囊内压,从而诱发、加重肾小球灌注不足,甚至导致血肌酐升高。
更重的病情更少的盐
糖尿病患者每日的食盐摄入量应当控制在6克以内,大概是一啤酒瓶盖的量。而糖尿病肾病患者则要限制得更严格一些。肾病Ⅳ期出现的水钠潴留的症状可以通过限制盐的摄入来改善症状。
糖尿病肾病患者在饮食上要保持清淡,同时要限制蛋白的摄入和限制饮水量,以免加重肾脏的负担和水肿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