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您认为国内慢性肾脏病的检测现状如何?
吴华教授:目前在大城市大医院都有很多体检中心,各事业单位、企业单位也会组织职工定期体检,对这部分中老年人群基本能够保证早期发现慢性肾脏病。但是对于儿童及青少年没有早期筛查的措施及制度,不能做到早期诊断。在不发达城市、乡村、边远地区,就医都不方便,更谈不到体检了。很多病人直到出现难以忍受的症状才能到乡村卫生站就诊,村里看不了,才能去县医院,此时已经发展到了肾脏病的终末期阶段。
2
M:慢性肾脏病的典型临床表现和特征是什么?一般在什么阶段能被发现呢?
吴华教授:慢性肾脏病早期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甚至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它往往是隐袭起病,所以CKD又被称作“隐形杀手”。如果不做尿检或血肌酐检测,很难在早期发现异常。多数患者在疾病的中晚期出现明显的腰酸乏力,下肢水肿,贫血,恶心、食欲不振,重度高血压等症状时,才来就诊。
3
M:什么样的患者最有可能发展成慢性肾脏病呢?
吴华教授:在我国最常见的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青年患者,长期大量蛋白尿,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和控制;或者是在确诊肾炎时,血清肌酐已经升高了;其次是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老年人,没有很好地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尿酸等各种危险因素,或经常服用对肾脏有损伤的药物时,都有可能会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
4
M:对于中国慢性肾脏病的早期筛查您有什么建议?
吴华教授:我们建议每个公民都应该每年体检,包括筛查尿常规。我们也建议从小学或幼儿园阶段就开始筛查尿常规。现在很多儿童在学校都进行了贫血的筛查,但是尿常规的检查,从小学、中学甚至大学都不筛查,导致有些年轻人刚上大学,或刚毕业参加工作,或刚结婚成家,就发现得了尿毒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精神负担和经济压力。对于一些中年人,认为身体好,没有不适症状,体检没有必要,即使有免费的体检,多年不参加,真正得了病了,后悔莫及。
5
M:为什么早期诊断慢性肾脏病非常重要?
吴华教授:一旦早期确诊了肾脏病,经过积极治疗和各种危险因素的控制,部分病情可以完全恢复,得到逆转,部分病情得到控制,可以延缓肾脏病的发展速度。反之得了肾脏疾病不知道,会很快进展到尿毒症阶段。在许多中小城市或边远地区,来自透析室的统计,大概有30%~50%的患者发病时就已经是尿毒症了,根本不知道以前有肾脏病史。如果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可能延缓肾脏病的进展,将进入尿毒症的时间推迟十年或二十年,这样可以减少透析治疗的费用、减轻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6
M:您认为中国现有在的慢性肾脏病的治疗是否能够满足患者的需求呢?
吴华教授:目前慢性肾脏病的治疗药物较多,基本上可以满足患者的需求。但部分药品价格较贵,少部分药品未进入医保报销目录,因而又使部分患者的治疗方案受到了限制。慢性肾脏病是个缓慢进展性疾病,是多因素、多病因导致的疾病,很多危险因素都会促使疾病发生和进展,需要患者长期在门诊医生指导下随访监测,调整治疗方案。目前各个城市的医保政策不一致,许多城市门诊费用不予医保报销,或医保报销比例较低,个人负担过重,使得部分患者负担不起较贵的药物治疗费用,因而更不可能做到长期随访观察。
7
M:据说肾脏病专家的短缺仍然是中国慢性肾脏病管理的一个挑战,2008年中国有8000位医生是登记在册的肾脏病专家,相当于一位肾病专家会应对15000位患者这样一个数据。从短期和长期的角度来看,这样的状态如何能被改善和解决呢?
吴华教授:其实像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近几年肾脏病医生的短缺程度已经改善了。但是在小城市,仍然存在肾脏病医生短缺的现象。一些透析室不是由有经验的肾科医师负责,而是普内科、心内科或退休医师管理。如果我们能够改善县级医院的医疗水平,给中小规模医院的医生提供肾脏病知识规范化培训,也许能够改善医疗资源的不平衡状况。
8
M:您觉得在管理慢性肾脏病时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哪些?
吴华教授:首先就是国家层面,如果我们医保政策能更好,覆盖更多的药物,覆盖门诊的费用,将肾脏病纳入慢性疾病的管理范畴,能使患者吃得起药、看得起病,得到更好的长期监测和治疗,患者获益就更好。其次是医生层面,不论是肾内科医生、大内科医生、还是全科医生,都应该不断学习肾脏病的基本知识,提高对肾脏病的认识,并且让患者了解慢性肾脏病是长期、慢性进展的疾病,需要长期治疗随访。再次是患者的宣教问题,如何进行饮食营养管理,如何预防肾脏病的进展,需要肾内科医师和营养科医师等多学科的合作,定期做宣教,普及低蛋白饮食的相关知识,了解疾病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积极配合治疗,定期监测各项指标,学会自我管理。此外,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建议开展体检或普查,以期提高肾脏病早期诊断率。对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起码做到每年一次检测尿常规和肾功能。这些都是我们的任务和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