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健客资讯 > 咨询诊疗 > 内科 > 想要肠胃更健康,保护胃粘膜是关键!

想要肠胃更健康,保护胃粘膜是关键!

2017-11-02 来源:消化科李志红大夫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联盟
摘要:美国Wallace将胃黏膜保护的相关因素看成一个网络体系,并将此分为5级:而胃病的产出很大因素上是破坏了以上五级防御系统。

  美国Wallace将胃黏膜保护的相关因素看成一个网络体系,并将此分为5级:而胃病的产出很大因素上是破坏了以上五级防御系统。

  第一级:胃腔内具有防御功能的物质,如碳酸氢盐、黏液、免疫球蛋白、抗菌物质等;胃黏膜上皮细胞可分泌黏液,并相互重叠形成黏稠的不溶于水的凝胶,贴附于胃黏膜表面,类似于盖了一层厚厚的“被子”,将胃黏膜细胞和胃腔隔离开,使胃黏膜上皮细胞不会直接接触到胃腔内容物;

  而碳酸氢盐则游走在这层“被子”中,当胃酸中的H+在这层“被子”间扩散时,首先会与碳酸氢盐反应,早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就学过,酸碱中和,故而PH会逐级下降,等到了胃黏膜层时,PH则远远小于胃腔内的了,从而减轻了H+对黏膜上皮细胞的伤害。

  第二级:胃黏膜上皮屏障,由上皮细胞及细胞间紧密连接共同组成:①上皮细胞处于不断更新中,过程较为迅速,完全更新一般需要3-7天。我们再来对比下人体内其他细胞的更新时间,肝脏细胞180天更新一次;心脏细胞的更新周期为20年;皮肤细胞28天更新一次…由此可以看出,胃黏膜细胞更新速度是很快的,当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胃直接接触食物、胃酸,如果没有一个快速的更新速度,损伤黏膜则无法修复,还谈什么生存还是毁灭…基于此,即便是损伤后的上皮,在更新速度如此之快的胃黏膜家族,也可以快速修复,保持其完整性;②紧密连接,除了胃上皮细胞,细胞间还有类似“栅栏”一样的紧密连接,填补了细胞间的空隙,从而阻止胃腔内的H+逆向扩散至粘膜层,并且可以防止胃蛋白酶对自身的消化。

  第三级:黏膜微循环,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黏膜微循环是胃黏膜保护机制的核心。所谓微循环,指的是血液和组织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而胃黏膜血流不仅可以向黏膜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和氧,也可以带走组织中的H+、代谢产物等,从而维持细胞正常代谢和酸碱平衡。许多胃黏膜损伤的疾病和黏膜微循环障碍关系密切,例如一些应激性溃疡(因严重外伤、大面积烧伤等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多伴有出血症状),多因胃黏膜缺血、微循环障碍导致黏膜防御功能下降,从而出现黏膜的急性损伤;消化性溃疡,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位“老朋友”幽门螺杆菌,因其可通过影响血流从而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故导致微循环障碍,黏膜屏障受损,溃疡发生。

  第四级:黏膜的免疫系统,主要包括一些免疫细胞、细胞因子…提到胃黏膜的屏障作用,少不了人体的免疫系统,因其所涉及的内容较多,这里简单说下。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激活人体免疫系统,通过识别、清除等环节,将其消灭掉,以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参与这一过程的除了一些我们熟知的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T细胞等,各细胞间关系密切,环环紧扣;还有一些保护性细胞因子,多由免疫细胞合成、分泌,对胃黏膜具有一定的营养、保护作用,有利于损伤黏膜的修复、重建。

  第五级:上皮和腺体的修复和生长,前面几个机制主要从“防患于未然”的角度来说,通过建立一个“铜墙铁壁”般的屏障,以达到减少危险因素对黏膜的损伤。而对于损伤后的黏膜,我们的机体又启动了另一道程序,即通过促进黏膜的修复从而起到胃黏膜保护的作用。例如,当正常胃黏膜受到损伤后,损伤部位的健康细胞即召集“同伴们”移行至损伤部位,将其完全覆盖,不留空隙,使得损伤处逐渐恢复如初;又可通过细胞分裂的方式使上皮细胞大量繁殖以补充凋亡、脱落的细胞。两种途径,最终都促进了损伤黏膜的再修复。

  通过前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对胃黏膜保护机制应该有一定的了解了。而我们临床中很多胃黏膜保护药物也是通过上述机制发挥作用的。那么下一期我将为大家介绍中药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尤其是我临床中常用的一些药物,以及日常生活中如何调摄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胃黏膜。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相关问答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资讯频道右侧轮播#)

热文排行

热门问答

用药指导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